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协同创新求双赢

2012-04-23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近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申报的“统筹城乡发展与土地管理创新研究基地”被确立为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这是我校重点科研平台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我校首个获批建设的校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更是我校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第一个协同创新的成功案例。在申报成功前,我校已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机构建设、研究力量、项目支持、科研成果等方面为基地的成功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地的成功申报

    “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合作立项、开展研究以来,已取得了很多代表性的成果。”项目参与人郭杰介绍说。研究基地依托于“土地资源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开展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基地科研人员包括我校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欧名豪为首的30余名公管院骨干教授及副教授。近3年来共实施合作项目12个,发表及采纳成果数达25次,其中三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标志性科研成果更是占了很大比重。

      申报过程中,基地设立的选题如“城乡统筹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通过大样本调研,在把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做法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行合理评价,揭示其给农村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其主要特征,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理性反思,并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提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对策建议,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多目标实现机制。其科研成果将直接服务于江苏省城乡土地增减挂钩、万顷良田建设以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土地管理实践的政策和江苏省国土部门出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激励政策的制定之中。可以说,基地的成立对于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方向

    基地的发展重在建设。据悉,基地将按照土地资源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贯彻协同创新的理念,贴近江苏省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需求,确定研究方向与课题,将城乡统筹与土地政策研究基地打造成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平台。双方将会在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共建实习基地、互派人员学习和锻炼等五个方面进行合作。

      郭杰介绍说:“两个机构将会以合作项目为支撑,在国土资源厅与我校分别设立办事处,共建实习基地。每年我们都会选派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基地进行实习,国土资源厅也会选派业务骨干来我校学习、考察,这种协同创新的模式更能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高水平人才。”

      为了保证基地的正常工作,学校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组成城乡统筹与土地政策研究基地领导小组,就基地规划与发展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并将城乡统筹与土地管理研究基地作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与课题调研基地,聘请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资深工作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派遣学术带头人与青年教师进行相互交流与学习。

    谈及基地目标规划,郭杰向记者分别介绍了基地的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基地计划利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现有合作条件的基础
上,整合校内外各种优势资源,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管理改革研究的调研基地、固定观察点和试验区等科研平台和基础设施,完善制度,形成良性的基地运作机制,为“十二五”期间土地政策改革提供咨询服务,打造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有全国影响的区域性研究基地。从长远看,基地将面向全国,打造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政策改革研究的学术研究高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政策咨询与服务平台,使该研究基地成为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要基础平台和改革试验中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交流中心、科研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合作中心。在致力于协同创新宗旨的引领下,形成高校与地方合作的品牌,取得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合作成果。

    基地带来的效益

    据悉,基地自建立以来承担了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管制技术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宏观调控决策支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大课题,开展了“土地法律责任制度研究”“土地利用督察的内容体系及方法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行政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等特色研究,承担了南通、南京、无锡、扬州和徐州等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南京市土地市场调查与地价分析等技术工作;发表了有关耕地保护绩效评价、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耕地区域补偿机制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区域联动机制构建等论文、专著多篇。

      其中,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管制技术研究”,分析了太湖水污染的土地利用成因,研究土地利用与太湖水污染的时空关系,研制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技术,研究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土地利用分类管制标准体系与管制技术,开发流域土地利用的水污染效应预警技术,为实现土地-水体的污染动态监测、评价与预警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研究成果提高了太湖流域基于水污染防治的土地利用管制技术水平,有效促进了流域水污染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的发展完善,相关研究成功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实践,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郭杰说:“诸如此类的研究成果有很多。站在高校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对我校的科研立项,学科建设,培养优秀教师,训练学生,论文发表等方面提供了基础;站在政府的角度来看,相关研究成果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远远大于高校或地方单兵作战的成果。这就是协同创新模式下新型合作的优势!”

    基地能够成功申报,增加了学校的科研立项,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习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还可以双方合作培养高水平人才。与此同时,基地在这种协同创新的模式下逐步发展,将加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明确了发展目标,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道德精神及素养。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起了引领和指导的作用。也将高校的四大功能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联合促进高校功能的发挥。

审核:

校对:

编辑:陈洁

阅读次数:15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