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环境、资源两大问题,对应环保、节能两大理念,一直备受全球瞩目,引得广泛热议。在中国,不论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伟大战略,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宏伟蓝图,无不建立在人与自然环境、生态平衡和谐相处基础上。
在宿舍楼下看到一张名为“3月27日,地球熄灯一小时”的倡议书,也许是第一眼被其赫然醒目的大字标题吸引,记者仔细认真地看完了整张宣传单。内容大致是这样的,3月27日(周六)晚8点半到9点半,希望每位在校同学能够在宿舍自觉熄灯一小时。此举旨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世界节能日”主题、宣传环保理念同时,呼吁:将绿色节能进行到底。
其实,在看似普通的倡议书下,暗含深刻的社会意义。正如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行政力量主导,更需要公民的自我完善。环保节能亦是如此。只有每个人心存善良、心存敬畏、心存感激、心存关爱,社会才能更加文明和谐,资源环境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有义务宣传普及“3.27世界节能日”,更有责任以身作则,践行绿色节能。所谓“见贤思齐”,的确,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但如果传承延续,变为全球10亿人共同行动呢?那时,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的资源利用状况,定会出现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也许,这也是发起倡议的同学们真正的初衷所在。
有人认为,社会需要一些发自非权力机构的声音,比如,大学生。他们也许无法代表任何人,但其实也根本不必代表任何人。他们所提供的就是多元的声音,不同的选择。遗憾的是,美好的愿望付诸于实践,往往如同梦想被照进现实。
个人意志或许可以影响乃至改变部分人的行为,却难以将其潜移默化上升为集体意志。就以这样一个“熄灯一小时”的倡议善举为例,仅凭少之又少的发起者大声疾呼节能环保是如何重要,“3.27节能日”只是个有积极意义的一纸倡议,充其量还是个有社会价值的响亮口号。留下什么,无人知晓。说说就行,喊喊就停,不痛不痒,不仅会授人以柄遭人误解,还容易背上形式外加做秀的骂名。
其实,问题症结不在别处,而是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无形中造成很多大学生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要求太多,满足太少,索取太多,欲望太多,付出太少,奉献太少。对金钱顶礼膜拜,对权力贪恋渴求。我们做事会先考虑这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没有好处不去做;我们做人会先考虑那人对自己有什么用处,没有好处不去交——评奖评优你争我抢、志愿服务左推右挡,慈善公益少人问津、聚会聚餐争先恐后。上课不点名是不想上的,作业不加分是不想做的,活动不签到是不想去的,开会不强制是不想去的——难道,我们这一代真的是“垮掉的一代”吗?
真正该反思的其实是我们!环保不是倡议,而是要求;节能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我们从不缺乏想法,关键缺少执行!学校主体发展战略的提出,是要让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发展的动力,要学会主动争取。个人发展取决于自我发展的蓝图规划,加上巧借外力。在平时每个人应当多问自己该如何自我发展,审时度势,注重细节。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觉做个有担当、有理想、有责任的大学生!
记者,是多么崇高的职业,在人们心中,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作为记者,可以凭借自己所拥有的话语权,弘扬社会上的真、善、美,监督批评社会上的假、恶、丑。它以真挚诚恳的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作为一名学生记者,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作为人文院文心记者团团长,我为拥有话语权感到自豪骄傲,同时,我也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但只有挑战,才有动力。我始终坚信:记者的自我价值,不是一定得实现某个辉煌的目标,而在于手中的笔是否在记录真实和良知,在于行走的每一步是否与时代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