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窘昏沉,寒风细雨,坐在教学楼里。我们聆听着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国内外知名翻译家许钧教授给我校外语院的教师学生们传授着翻译的技巧。不愧为知名人士的演讲,条理清晰且不乏幽默,聚精会神的我们偶尔抬笔记下许教授的经典语句。
当谈到许教授的成就以及他参与翻译的作品时,台下不禁一阵赞叹,更多的是崇拜。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外国名著如《红与黑》,《追忆似水年华》等作品的汉译研究竟然都经许教授之手。许教授提及他曾去法国交流时与法国翻译家用流利的法语大谈法国历史上的哲学家时,法国人竟然说道:“您的法语相当出色但是我们想要了解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哲学家,我们更想知道你们孔子,老子的文化……”讲座继续进行着,而我自听到这句话后再也无法专心,而是陷入了无边无际的沉思。
当中国人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将东方文化以外的东西都研究通透时,当中国人能将外国的文学家熟记于心时,当中国人能将汉语以外的语言说得比母语还流利时,当中国人努力想要融入世界文化交流中时,世界给了我们什么回报呢?或许我们能够完整列出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而我们未必能够列举出孔子的所有贡献。亦或是我们能够把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铭记于心,为什么孔子还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缺席”了呢?世界承认孔子在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可是除了华夏子孙外,到底有多少外国人真正地透彻领悟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呢?看看中国家庭里孩子的床边摆了些什么,是不是《安徒生童话》远胜于《论语》呢?文化传播是相互的,中国的人口数量凌驾于任何国家之上,即使口口相传也是胜券在握的,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依然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呢?
“许多翻译作品竟然比那些原著更完美。”许教授继续演讲。这是一种怎样的概念,中国人从来都这么追求完美的。不仅说明这些翻译家中文功底深厚,更突显他们的外语水平已经非那些外语国家一般本土人所能及。我们从小到大阅读的外国名著也不少了,与所读的中国名著大作可谓是不相上下,这多亏了那些苦心钻研外国文学的翻译家们,可是结果恐怕让我们大失所望。据许教授所说,由外文译为中文的著作有10万部,而由中文译为外文的著作仅仅1000部。是赞扬还是讽刺?赞扬中国人的智力非凡成就斐然?讽刺中国人忘乎其本崇洋媚外?答案自在人心。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与中国青年对话”演讲中,那些“优秀”的中国学生用中文提问后接着以一口流利标准的美式英语将中文翻译成英文,都免了同声传译这一过程。而问题全部答辩完结后,给美国总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这些问题的本质,不是两国合作的方向,不是中华文化的精深,而是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之高,连奥巴马也自叹自己的中文没有中国学生的英文好。再回想下中国领导人在剑桥,在哈佛演讲的情景,没有哪个外国学生是将自己的英语自行翻译成中文的。同样是国家领导人,待遇却迥异。是领导人自身魅力所致还**两国学生自身的问题呢?中国学生更懂得待客之道么?答案岂是如此简单。
世界主流趋势固然****,我们固然要中外兼顾。可是当我们能够与外国人轻松交谈时,他们却在询问我们的孔子老子。当我们在宣传自己的文化时却处于被动的时候,是否该是我们深思的时刻。在努力与世界文化接壤时,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研究外国文化,而是要把我们的璀璨文化传承下去宣传出去,要让世界人民都像了解莎士比亚那样了解孔夫子。在我们高谈欧亨利时也要听见“蓝眼睛”们一口流利中文地向我们介绍儒家“仁礼”。让孔子不再“缺席”,让中华文化不再沉默。
当谈到许教授的成就以及他参与翻译的作品时,台下不禁一阵赞叹,更多的是崇拜。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外国名著如《红与黑》,《追忆似水年华》等作品的汉译研究竟然都经许教授之手。许教授提及他曾去法国交流时与法国翻译家用流利的法语大谈法国历史上的哲学家时,法国人竟然说道:“您的法语相当出色但是我们想要了解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哲学家,我们更想知道你们孔子,老子的文化……”讲座继续进行着,而我自听到这句话后再也无法专心,而是陷入了无边无际的沉思。
当中国人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将东方文化以外的东西都研究通透时,当中国人能将外国的文学家熟记于心时,当中国人能将汉语以外的语言说得比母语还流利时,当中国人努力想要融入世界文化交流中时,世界给了我们什么回报呢?或许我们能够完整列出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而我们未必能够列举出孔子的所有贡献。亦或是我们能够把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铭记于心,为什么孔子还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缺席”了呢?世界承认孔子在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可是除了华夏子孙外,到底有多少外国人真正地透彻领悟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呢?看看中国家庭里孩子的床边摆了些什么,是不是《安徒生童话》远胜于《论语》呢?文化传播是相互的,中国的人口数量凌驾于任何国家之上,即使口口相传也是胜券在握的,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依然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呢?
“许多翻译作品竟然比那些原著更完美。”许教授继续演讲。这是一种怎样的概念,中国人从来都这么追求完美的。不仅说明这些翻译家中文功底深厚,更突显他们的外语水平已经非那些外语国家一般本土人所能及。我们从小到大阅读的外国名著也不少了,与所读的中国名著大作可谓是不相上下,这多亏了那些苦心钻研外国文学的翻译家们,可是结果恐怕让我们大失所望。据许教授所说,由外文译为中文的著作有10万部,而由中文译为外文的著作仅仅1000部。是赞扬还是讽刺?赞扬中国人的智力非凡成就斐然?讽刺中国人忘乎其本崇洋媚外?答案自在人心。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与中国青年对话”演讲中,那些“优秀”的中国学生用中文提问后接着以一口流利标准的美式英语将中文翻译成英文,都免了同声传译这一过程。而问题全部答辩完结后,给美国总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这些问题的本质,不是两国合作的方向,不是中华文化的精深,而是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之高,连奥巴马也自叹自己的中文没有中国学生的英文好。再回想下中国领导人在剑桥,在哈佛演讲的情景,没有哪个外国学生是将自己的英语自行翻译成中文的。同样是国家领导人,待遇却迥异。是领导人自身魅力所致还**两国学生自身的问题呢?中国学生更懂得待客之道么?答案岂是如此简单。
世界主流趋势固然****,我们固然要中外兼顾。可是当我们能够与外国人轻松交谈时,他们却在询问我们的孔子老子。当我们在宣传自己的文化时却处于被动的时候,是否该是我们深思的时刻。在努力与世界文化接壤时,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研究外国文化,而是要把我们的璀璨文化传承下去宣传出去,要让世界人民都像了解莎士比亚那样了解孔夫子。在我们高谈欧亨利时也要听见“蓝眼睛”们一口流利中文地向我们介绍儒家“仁礼”。让孔子不再“缺席”,让中华文化不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