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的主要基地,是大学培养和积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学科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解决国家或区域重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更是大学综合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体现。
南京农业大学复校三十年来,历来重视学科建设,始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来推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不断迈向新台阶。学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自身的优势与特色,以“211工程”建设为依托,通过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加大投入和创新管理机制,建设了一批一流学科,实现了学科****飞跃,为建设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十年来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努力提高学科水平,实现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在学科结构上,实现了由单科性向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优势与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转变;在建设体系上实现了由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向“国家—省部—学校”三级重点学科体系的转变;在建设模式上实现了由学科量的扩张向注重内涵建设的转变;在建设水平上,实现了由以二级学科为主的小规模建设向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并重的学科高原和学科高峰建设的转变。三十年来,学校的博士学位授权数由4个发展到6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达到1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数由16个发展到10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达到17个。国家重点学科由1989年的4个(二级学科)发展到4个一级学科和3个二级学科,共13个二级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回顾自复校以来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基础建设阶段(1978-1988年)。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我校于同年在江苏农学院组织7个专业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我校成为全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在学科建设的前10年,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学科条件,经过第一、二批学位授权审核,学校拥有了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学科领域涉及到作物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利用、园艺学、兽医学、农业经济及管理等农业学科的主要领域,是我国学科覆盖面最广,实力最强的农业大学之一,形成了重点农业大学建设的学科基础。
2、重点建设阶段(1989-1999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启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我校的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病理学、传染病与预防兽医学及农业经济及管理入选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从而开始了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之后不久,我校又有一批学科入选农业部和江苏省重点学科。在这个阶段,学校以国家重点学科为核心,以规划启动“九五”“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在强化传统农业学科优势的基础上,面向国家的人才和科技需求,在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工学等门类进行学科布局。学科设置由单科向多学科发展,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的多学科布局已显雏形,为多科性大学建设奠定了学科基础。
3、质量提升阶段(2000-2008年)。2000年我校成立研究生院,全面完成“211工程”一、二期建设任务,并启动了三期建设,标志着我校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质量全面提升的阶段。依托 “211工程”建设,以学科群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学科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大幅度增长,并由农学门类扩展到管理学和工学门类,部分学科领域达到国际先进,学科建设水平在全国的地位明显提升。在这一阶段,还建立了三级重点学科体系,结合“211工程”三期建设,确立了“重点突破”的指导思想,并由以二级学科建设为主转向一级学科建设和二级学科建设并重,旨在加强学科高原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学科高峰,学科发展更加注重内涵建设。这一阶段学科不仅推动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也形成了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学科基础。
二、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成绩
(一)以多科性大学建设为目标,建立了学科门类较齐全、结构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了首批学位授权,我校作物遗传育种、作物营养与施肥、农业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等4个学科获得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同时还有13个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权。随后,经过1984年、1986年和1990年的三批学位授权审核,我校土壤学、动物生理学与动物生物化学、农业经济及管理、农业机械化、植物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昆虫学、蔬菜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农业史、植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规划等学科又先后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至九十年代初,我校已拥有18个博士学科专业,绝大多数学科集中在农学门类,这是我校学科建设的基础。
1996年的第六批学位授权审核,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获得博士学位授权。1998年的第七批学位授权审核,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兽医学、科学技术史等5个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同时增加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食品科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随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调整,部分二级学科进行了合并,至1998年,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20个,涉及理学、工学、农学和管理学等4个门类,另外在哲学、经济学、工学等专业获得了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设置由单科性向多科性发展,多学科的布局已显雏形。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专业进一步扩展,2000年教育部批准我校成立了研究生院,可以自行审核增列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依托传统优势学科,根据学校的建设目标,积极科学地布局涉农和非农学科门类。通过第八批(2000)、第九批(2003)学位授权审核,新增生物学、园艺学和农林经济
通过三十年的建设,学校建立了学科门类较齐全、结构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目前,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6个;可授予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4个门类博士学位,可授予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0个门类的硕士学位(除教育学、军事学外)。初步形成了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南京农业大学学科专业结构(2008年)
学科专业层次 |
合计 |
农学 |
理学 |
管理 |
工学 |
文\史\哲 经\法\医 |
博士后流动站 |
13 |
7 |
2 |
2 |
2 |
|
一级学科博士点 |
12 |
6 |
2 |
2 |
2 |
|
二级学科博士点 |
65 |
29 |
17 |
9 |
10 |
|
一级学科硕士点 |
17 |
6 |
2 |
3 |
4 |
2 |
二级学科硕士点 |
106 |
30 |
20 |
15 |
21 |
20 |
(二)以“211工程”建设为依托, 建设了一批一流学科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建设重点学科的问题。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开展了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评选工作。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我校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病理学、农业经济及管理、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等4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从而奠定了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正式拉开了我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序幕。首批的国家重点学科数名列全国农林高校第2位,确立了我校在全国农科中的重要地位。随后,农业部先后于1993和1997年开展了两轮部重点学科建设,我校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农业史、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蔬菜学、土壤学、昆虫学、动物生理学及动物生物化学、土地资源管理等9个学科入选农业部重点学科。江苏省于1994年开展了省级重点科学评选,我校5个具有优势特色的学科入选,分别为: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蔬菜学、昆虫学、动物生理学及动物生物化学。
1999年,我校“九五”“211工程”通过国家立项,学校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部分省部级重点学科,整合了部分具有一定特色且亟需发展的学科,设计了植物遗传育种、农作物病虫监测与治理、农业经济及管理、预防兽医学、动物生理科学与应用、作物生理与生产等6个学科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学建设。“九五”“211工程”,学校没有中央专项资金投入,在农业部及江苏省的支持下,以自筹经费为主,完成了建设任务,它为学校新世纪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
通过“九五”“211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形成了一批新的特色优势学科。2001年,我校8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国家重点学科,其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