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齐心合力再创业

2008-12-25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今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我们学校复校三十周年。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因为南京农学院得以复校,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才实现的。

    “文革”中,在“四人帮”及其爪牙的把持下,我国高等教育受到极大破坏,高等农业教育首当其冲,很多院校被迫远离原址,南京农学院更是被强令撤消,人员迁去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为受害最严重的院校之一。

    粉碎“四人帮”后,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原南农的干部、教师为争取复校,做了很多努力,但也遇到很大的阻力。有的人甚至把我们的复校活动称之为阶级斗争新动向,但大家顶着风险和压力,仍开展多种形式的斗争,通过各种关系,向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寻求支持。其间,以一些老教授为主体共二十多位干部教师去北京集体上访,受到****部和农业部领导的接见,使南农复校的问题得到中央有关方面的重视。终于在三中全会刚结束,党中央即通知江苏省委,恢复南京农学院,由农业部领导,列入全国重点院校行列。

    回顾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南农的复校是与改革开放紧密相通的,同时,南农干部教师团结一致****的争取,也起了决定性作用。这种万众一心的精神延伸到复校后的重建工作中,使学校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能够迅速恢复活力,发挥国家重点院校的作用。

    1979年1月宣布南京农学院复校,经半年筹备,于1979年暑期全部从扬州迁回。当时面临的困难很大,校舍才收回一部分,从扬州回来的教师只好在学生宿舍中暂住,一家一间房,教室和实验室都要重新修缮,临时在教学主楼北面草地上搭了几排草棚上课。但在大家努力下,从1979年秋季起,学校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此后几年,广大教师干部都把复校建设看做自己的事,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学校做好了一些基础性工作。

    首先是继续招收研究生,高校恢复培养研究生是国家1978年决定的,当时我们还在扬州。由于那时的招生计划是按导师条件决定的,南农老教师很多在文革前即带过研究生,符合条件的人比较多,因此,就不失时机地招收了第一批研究生,其中,绝大多数于复校时随导师回南京。1979年复校筹备期间又迎难而上,招收了第二批研究生,以后每年都招生,并经国家审定,陆续建立了多种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成为最早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学校之一。

    那时,确定为研究生导师的教师大多数年岁已高,工作条件又不理想,但他们都奋力接受任务,尽一切努力保证培养质量。研究生的入学,对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起了很好推动作用,特别是一些优势学科,得以不断集储力量,扩大成果,走向新的高度。

    复校后面临的重大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队伍建设,再就是物质条件的改善。

    在队伍建设方面,复校时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中骨干力量还是完整的,但还是感到人力严重不足。而且经过十年动乱,与外隔绝,业务停滞,因此,充实人员、更新知识成为当务之急。除了从各种渠道调进一批人员外,趁改革开放东风,组织了大批教师去国外参观访问。许多老教师参加了为期两三个月考察活动,他们大多是多年前从国外学习回来的,这次去的时间虽不长,但吸收能力强,启发了许多学术心思路,相对年轻一些的教师,则用一两年时间到国外进行学术访问和进修,掌握科学发展新方向,掌握新的技术手段,这些教师后来都成为学校重要骨干。此外,国家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中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送到国外学习,攻读学位,这批人中也有一些后来回到学校工作,不少成为近年来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在物质条件改善方面,首先是房屋,除陆续收回原有校舍外,又新建了一大批教学生活用房。然后是图书设备,南农原有的设备虽还完整保存,但也亟需充实更新。如原来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运到扬州后,因缺乏馆舍,不能展开使用,一直整包堆存,这时就悉数运回南京。但面对新的形势,这些书显然不够用,十多年中出版的新书,特别是国外出版的新书,以及各种世界重要科学期刊都缺,补充起来相当不容易。由于得到各方支持,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例如,当时在南京举办了一个进口农业图书展览会,老师们去参观后非常高兴,希望购买一些,但展出商不肯零售,要求全部包销,学校怎么也抽不出这些经费,向农业部反映后,部里给予很大的支持,拨了一笔专款,将展出的书全部买下,这些书约有数千册,大都是六七十年代国外出版的新书,对我们真是雪中送炭。又如,美国康乃尔大学得知我们在文革中许多国外专业期刊断档脱期,发动他们退休教授将所藏近些年的专业期刊捐出一大批,是个很友好的行动。

    设备方面的补充和更新则主要靠世界银行贷款,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鲜事物。那时农业部给几所主要农业院校争取到一笔世界银行贷款,主要用于采购设备。这笔钱如何使用,也从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出发,集中了各教学单位的意见。除了电脑系统和电子显微镜等大型先进装备外,一些重要实验室的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很多老教师的建议,还大大充实了生物学、化学等基础课实验室,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复校和复校后的建设工作都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威力。经过三十年的经营,我们学校已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向前跨越。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开启了由单科向多科综合性发展方向,列入“211”工程高校,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则促使学校向更高目标奋进。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复校三十周年的同时,祝愿我们学校不断前进,再创辉煌!

审核:

校对:

编辑:董志昕

阅读次数:1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