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茫茫,路弯弯,白云深处是我家。我的家乡在北方,地处中原,那里住着豪爽的乡里乡亲,那里有黝黑肥沃的土地,他们一起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乡的沧桑变迁。
伊洛河畔溪水环绕,邙山脚下绿树怀抱,我的家乡就在水边山下。两千多年前,一根削尖的木棍掘开了这片黝黑的土地,埋下了绿色的希望。于是乎,辛劳、苦涩、丰收、欣喜就与那里埋藏着希冀的土地紧联系在一起。记得小时候,每当夜的昏纱依依不舍地离开大地之时,爷爷的长鞭子就甩亮了黎明,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劳苦。犁耙扎入土地深处,牲口慢慢地行走,壮实的牲口背后,那瘦弱的身影艰难地跟随着。一头牲口一把犁,把种子一颗颗播下,播种着希望、期待着丰收。烈日赐予爷爷如大地般黝黑的肤色,在汗水的浸润下,折射出闪亮的光芒,如弓的弯背勾勒出生命的曲折。
爷爷一天的劳作结束之后,儿时的我坐在爷爷腿上缠着他讲故事。依稀记得,爷爷说他上学时很苦很苦,从来不舍得吃菜。下雪的时候光着脚在雪地里走,生怕弄脏了鞋子。爷爷在十二三岁时经常背煤去卖,满满的一筐煤压得他直不起腰,而为了那少得又少的几毛钱不得不背到很远的地方去卖。我永远也无法体会爷爷的童年是多么艰辛。听爸爸说以前爷爷起早贪黑种了好多蔬菜,为了养家糊口,每天天不亮就拉着蔬菜去离家很远的城里卖,很晚很晚才卖完回来,奶奶在门口盼了又盼才等到爷爷那疲惫的身影。每到农忙之时,凌晨三点爷爷就带领全家下地干活去了,割麦子,种玉米,都靠镰刀和锄头,全部人工完成。我虽然不用那么早起,可是要顶着大太阳在田里种玉米,难受之极,如果偷懒就会被妈妈骂。心里知道大人们更辛苦,所以就毫无怨言地跟着干。这样,一天天一年年,爷爷辛苦了一辈子,爸爸妈妈辛苦了许多年。即使这样,家里唯一的电器也只是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
曾几何时,我有了一个新文具盒,那生绣的旧文具盒可以下岗了。我欣喜若狂,把自己的笔全部转移到新文具盒中。爸爸看到后,叹口气,说起了自己的小时候。爸爸小时候所有的文具就是一支经常断水的钢笔,最可恨的是一到考试它就罢工。我把自己最喜爱的一支钢笔递到爸爸手中,“爸爸,这支钢笔不断水。”爸爸欣慰地点点头,说:“我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呀。”
小时候的我最害怕下雨天。每逢下雨,我必摔跤。学校离家远,一路上崎岖不平,坑坑洼洼,下雨天这些坑洼就变成了陷阱,害得我总是摔跤,把干净的衣服弄得到处是泥巴,还被同学们嘲笑。窄小的教室在雨天里更加昏暗,小小的灯泡发出微弱的光芒,昏黄的灯光之下坐着一排排求知若渴的孩子。房顶不时地滴几滴水到桌面上,打湿我们的课本。真是“房顶屋漏无干处,雨滴如麻未断绝”呀。那时候家门前的小路只有两米宽,而且坎坷不平,到下雨天行走更加困难,所以每逢下雨只能寂寞地呆在家里。
这些算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状况吧,如今又二十年过去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再来看看我的家乡。
牲口、驴、黄牛已经荡然无存。农忙期间再也没有人起早贪黑去割麦子了,收割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将几亩地的麦子扫荡一空。人们笑脸盈盈地开着拖拉机或三轮摩托车把麦子拉回来。一车车的麦子是他们沉甸甸的希望。再也看不到人们排着长队争着抢着去交公粮了,减免农业税之后人们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收完麦子之后,播种机在田里又忙起来了。大机器帮了大忙,农民轻松,小孩更是无忧无虑,农忙时期照样玩,文具盒里的各种各样的笔应有尽有。
一条条柏油路修起来了,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门前两米宽的泥泞小路变成了五米宽的水泥路,下雨天再也不怕跌倒了。一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人一张精致的小桌子,窗明几净,黑板锃亮,墙壁雪白,日光灯明亮无比,感觉真是舒畅。学校变了,村子也变了,平房换楼房,大路换小路,荒地变良田……
十几年过去,在政府的帮助下,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起了一家家工厂,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之后,以前从不敢想的彩电、洗衣机、空调、冰箱陆续入住各家各户。
家乡历史颠颠簸簸地唱着沧桑变迁,诉说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辛劳与收获。几多辛酸,几多忧愁,几多困惑。无论有多少困苦深埋在这份贫瘠土地之中,家乡人依旧念着那最后的一点期望不断开垦。政府的关怀给了他们无限的动力。终于,岁月之波荡成了醇香诱人的金黄,丰硕成果漾成了美妙的歌声,农人立体的夙愿终于在麦杆般笔直竖立的身躯上得以实现,家乡一片欢歌,响彻云霄,就连那遥远的南方也为这里三十年的变化感到震撼!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这里?是政府的政策,是这里辛劳的人民。土地联产承包制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几年之后,人们填饱了肚子,收获一年胜似一年。中小企业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勃勃生机,人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减免农业税,又让农民卸下了一个重重的包袱。……
总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大了,收入多了,日子越来越红火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美好了,道路宽了,交通便了,生活越来越滋润了。
家乡沧桑只是全国变化的一个缩影,君不见,全国各地旧貌换新颜,君不见,改革春风吹暖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