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史上,总有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纪年令人难忘。历史注定2008年就是这样一个烙入民族记忆的年份。
2008年8月8日,奥林匹克圣火在北京“鸟巢”熊熊燃起,这是中华民族追寻奋斗、翘首百年的圆梦时刻和世界人民的盛大节日。
2008年12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对改革开放风雨征程的回顾总结和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动员誓师。
两个独立的标志性事件,各有各的运行轨迹。它们交汇在2008,偶然中揭示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定了中国人民举办奥运会的信心;奥运梦圆,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坚定了中国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两个历史瞬间,必将共同凝结成永久的历史标志,熔铸为民族复兴的里程碑。
100年前的1908年,天津南开学校师生们观看第4届伦敦奥运会幻灯片后心潮难平,在《天津青年》上发出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出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
从那时起,伴随着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前仆后继上下求索,中华民族开始了奥运追梦的艰难历程。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国力衰微,战乱频仍,奥运只能是一个梦。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华民族奥运圆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巨大的历史惯性和种种现实原因,奥运仍然离我们十分遥远。
改革开放的航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缆起锚。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由此,中国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也由此,奥运追梦成为一个现实的话题。
1979年,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大家庭之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之际。中国的奥林匹克之路叠加于改革开放的历程,投射出一个民族复兴进取的伟大身影。
改革为奥运圆梦积蓄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办奥运是一件花钱的事,没有经济实力,就休想问津奥运。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举办奥运会一直是“赔钱赚吆喝”。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留下了9.97亿美元的亏空,更留下了“蒙特利尔陷阱”这个辛酸的名词。改革30年来,中国经济平均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45%,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7.21%,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6.74%,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中国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几百年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 “财大”方能“气粗”,有了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有了强大的综合国力,才会有申办和筹备奥运会的底气。
改革为奥运圆梦储备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回首百年,科学技术以其惊人的渗透力进入奥运赛场。一部奥林匹克发展史,科技的身影相伴始终,密不可分。“科技奥运”构筑起北京筹办奥运的坚固基石。第一次采用“鸟巢”式新型建筑空间结构形式,第一次将火炬送上严重缺氧的珠穆朗玛峰,第一次通过无线方式成功实现媒体照片即时拍摄,第一次在比赛现场屏幕与电视转播中同步实时显示中英文赛事信息……无数个“第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到全民族自主创新意识的增强,也感受到科技与体育联姻的巨大魅力。
改革为奥运圆梦培育了强大的体育队伍。1948年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是参赛各国中唯一住不起奥运村的代表团,所有比赛项目预赛或初赛即遭淘汰。当时,上海的一家杂志发表了一幅漫画,一群骨瘦如柴的中国运动员高举双手,托着一只巨型“鸭蛋”。这只“鸭蛋”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才被许海峰的一枪击得粉碎。国运兴,体育兴。3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令世界瞠目的飞跃,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99%;创造世界纪录1001次,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85%。中国体育的大突破、大发展,同样是中国改革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改革为奥运圆梦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真正的群众体育运动。当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体育只是一种奢侈品。短短30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人均预期寿命从1978年的68岁增加到2005年的73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到体育休闲的行列,群众性体育运动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正在到来。改革使毛泽东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真正得到落实,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奥运梦圆,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我们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经过全方位、多领域的市场取向改革,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在注重发挥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功能的同时,从电视转播权的出让、奥运合作伙伴与赞助商的市场开发、奥运会品牌经营,到场馆、设施建设,充分展示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活力。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筹办昭示人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把市场基础性作用与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充满活力,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1894年,当沉寂了1500年的奥林匹克运动在欧洲复兴之时,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2008年,当第29届奥运会圣火在中国北京点燃时,人们看到,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振兴中华”的夙愿正在变为一个个具体可感的美好图景。改革开放圆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之梦,改革开放也必将使中华民族最终实现伟大复兴之梦。
那熊熊燃烧的圣火,就是象征,就是昭示!
在南农复校3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回首我国同样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虽然我们没有从一开始就有幸见证那个年代,但从小也感受到20年左右的历史发展,相信大家对我们精神、物质、文化生活上的进步是有亲身体会的。而奥林匹克在中国的举办,我认为可看作是这些进步的一次灿烂的集中体现。处在大学生这个正有待作为的时期,能够见证并认识到这一事件的象征意义,对我们的鼓动之大难以言表。我们要立下斗志,勤奋学习,不断充实,关注社会与世界,****,提高眼界,再创辉煌!
2008年8月8日,奥林匹克圣火在北京“鸟巢”熊熊燃起,这是中华民族追寻奋斗、翘首百年的圆梦时刻和世界人民的盛大节日。
2008年12月18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对改革开放风雨征程的回顾总结和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动员誓师。
两个独立的标志性事件,各有各的运行轨迹。它们交汇在2008,偶然中揭示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定了中国人民举办奥运会的信心;奥运梦圆,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坚定了中国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两个历史瞬间,必将共同凝结成永久的历史标志,熔铸为民族复兴的里程碑。
100年前的1908年,天津南开学校师生们观看第4届伦敦奥运会幻灯片后心潮难平,在《天津青年》上发出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出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
从那时起,伴随着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前仆后继上下求索,中华民族开始了奥运追梦的艰难历程。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国力衰微,战乱频仍,奥运只能是一个梦。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华民族奥运圆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巨大的历史惯性和种种现实原因,奥运仍然离我们十分遥远。
改革开放的航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缆起锚。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由此,中国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也由此,奥运追梦成为一个现实的话题。
1979年,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大家庭之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之际。中国的奥林匹克之路叠加于改革开放的历程,投射出一个民族复兴进取的伟大身影。
改革为奥运圆梦积蓄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办奥运是一件花钱的事,没有经济实力,就休想问津奥运。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举办奥运会一直是“赔钱赚吆喝”。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留下了9.97亿美元的亏空,更留下了“蒙特利尔陷阱”这个辛酸的名词。改革30年来,中国经济平均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45%,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7.21%,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6.74%,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中国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几百年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 “财大”方能“气粗”,有了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有了强大的综合国力,才会有申办和筹备奥运会的底气。
改革为奥运圆梦储备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回首百年,科学技术以其惊人的渗透力进入奥运赛场。一部奥林匹克发展史,科技的身影相伴始终,密不可分。“科技奥运”构筑起北京筹办奥运的坚固基石。第一次采用“鸟巢”式新型建筑空间结构形式,第一次将火炬送上严重缺氧的珠穆朗玛峰,第一次通过无线方式成功实现媒体照片即时拍摄,第一次在比赛现场屏幕与电视转播中同步实时显示中英文赛事信息……无数个“第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到全民族自主创新意识的增强,也感受到科技与体育联姻的巨大魅力。
改革为奥运圆梦培育了强大的体育队伍。1948年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是参赛各国中唯一住不起奥运村的代表团,所有比赛项目预赛或初赛即遭淘汰。当时,上海的一家杂志发表了一幅漫画,一群骨瘦如柴的中国运动员高举双手,托着一只巨型“鸭蛋”。这只“鸭蛋”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才被许海峰的一枪击得粉碎。国运兴,体育兴。3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令世界瞠目的飞跃,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99%;创造世界纪录1001次,占新中国成立以来总数的85%。中国体育的大突破、大发展,同样是中国改革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改革为奥运圆梦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真正的群众体育运动。当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体育只是一种奢侈品。短短30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人均预期寿命从1978年的68岁增加到2005年的73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到体育休闲的行列,群众性体育运动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正在到来。改革使毛泽东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真正得到落实,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奥运梦圆,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人民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我们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经过全方位、多领域的市场取向改革,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在注重发挥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功能的同时,从电视转播权的出让、奥运合作伙伴与赞助商的市场开发、奥运会品牌经营,到场馆、设施建设,充分展示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活力。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筹办昭示人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把市场基础性作用与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充满活力,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1894年,当沉寂了1500年的奥林匹克运动在欧洲复兴之时,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2008年,当第29届奥运会圣火在中国北京点燃时,人们看到,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振兴中华”的夙愿正在变为一个个具体可感的美好图景。改革开放圆了中华民族百年奥运之梦,改革开放也必将使中华民族最终实现伟大复兴之梦。
那熊熊燃烧的圣火,就是象征,就是昭示!
在南农复校3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回首我国同样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虽然我们没有从一开始就有幸见证那个年代,但从小也感受到20年左右的历史发展,相信大家对我们精神、物质、文化生活上的进步是有亲身体会的。而奥林匹克在中国的举办,我认为可看作是这些进步的一次灿烂的集中体现。处在大学生这个正有待作为的时期,能够见证并认识到这一事件的象征意义,对我们的鼓动之大难以言表。我们要立下斗志,勤奋学习,不断充实,关注社会与世界,****,提高眼界,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