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走过,便成了故事

2008-04-28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先要告诉你们我还没有醒酒。所以你们大可相信这些话的真实性,因为酒后吐真言。

    我都不记得上次写东西是什么时候了,今天下笔写东西,说明了我正遭遇着精神上的某种冲击:失落或是感动。我非常同意司马迁的观点,能用文字这种形式留下自己所思所感的大抵是那些遭遇了挫折的人,愤发而作。而我遭遇了挫折,又收获了感动,所以很有理由拿起笔头,写故事,我们的故事。

    昨天下午我们输球了,输得很艰难。全场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后,我瘫坐在球场上,身体累,心里更累。打完小组赛我很兴奋,我很庆幸当时我接受了大家的邀请,出来和大家一起打今年的“院系杯”篮球赛。因为当时我有一种预感,篮球训练让我放弃的东西可**另一种形式更有价值地体现出来,这一次我们可能会走得更远。

    对手的实力的确很强。他们有强大的内线和稳定的外线,但正如上面我说的我们输得很艰难,他们赢得也很艰难。我满怀希望地打这场比赛,就是在第四节打到一半的时候我还看到了希望,场外的***也看到了希望,我可以感受得到,因为两队的分差只有三五分,但最后我们输掉了比赛。最后的几分钟,我们丢掉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防守,更在简单重复着同一种无意义的进攻。所以,失败由我们来承受。

    昨天晚上的聚餐是我一生中一段难忘的时光。当我们冲去球场上的一身臭汗、疲惫,围到餐桌前聊天、划拳、喝酒时,一颗颗疲惫的心渐渐轻松起来。一个餐桌上挤了十几个人,大家都是篮球的爱好者。有一个在南京工作的前队长,有马上毕业的前队员,有一个***的代表(呵呵,姑且这么称呼),有一个校体育部的女生,还有我们十个现在的队员。

    开始的时候我的心情并不是特别好,谁来找我喝酒我都会毫不推辞地答应,似有一醉解千愁之意。队长和我喝了三次,一次三杯。他说今天他做得不好,因为这场比赛他没有组织好,有机会但没有把球更多地交给我们打。从他的眼神和语气中我可以判断出他说番些话是很有诚意的,***以前喝酒时哄骗我喝醉的那种,所以我很高兴地接受了他这份诚意。每一个队员在球队危难的时候总想站出来拯救球队,但过犹不及。我们是一个团队,机会是大家创造出来的,所以在紧张的比赛中,个人的冲动往往会将一个团队带入深渊。不过在很多方面我还是很认同他这个队长,我想到了前一天晚上我回到宿舍时桌子上放的一袋香蕉,当室友告诉我是他刚刚送过来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连打三天比赛,大家都累了,他希望这些香蕉可以让我更好地恢复体力。一个男人,特别是我们这一类球场野兽级的男人能送出这样一份细腻的关心,着实让我感动。

    餐桌上的气氛很是融洽。当大家聊起哪个以前队友去做公务员啦,哪个队友打算读研啦,我都会替他们高兴。我们这一帮人球场上有强硬的作风,生活中亦不缺少,大家都是乐观的,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似乎昨晚大家的话都很多。在选出了下一任队长时每个人都有一分钟的发言机会。我的话似乎更多,后来大家又赋予了我一项特权:保持沉默一分钟。我发言时首先给下一任的队长提了两点建议。一是要让他更血性一点,但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打球太独断;第二要好好练一下左手运球,因为他的这个弱点很明显。后来就是对今年新入队的五个大一的队员提了一点要求,希望他们多去健身房练练身体,有时间多出来打球,和比他们打得好的人一起打球,因为我真的很担心我们院能否在下一年的院系杯中打进八强,他们是明年的主力,但他们的技术真的不敢恭维。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谈了一些,在每个人的讲话中都会有闪光点,或实实**,或慷慨激昂,但大家都在传递某些健康向上的精神:积极、强硬、不服输、团队合作、乐观。看的出来,每一个讲话者都很投入,每个听众也都在倾心聆听,这些思想的交流让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我还想提一下昨天晚上的那位女生,至今我不知道除她酒量下限以外的任何信息。昨晚我们喝了六杯,看到两杯之后她涨红了的脸,我心想:“不行了吧,量你也不敢再找我喝了吧!”但几分钟之后我知道我自己:很傻很天真。我想把这个案例带到我们班,甚至带到社会,用以教育那些希望用一杯果汁就换取我们一杯酒的女士们,彻底扫清男两杯女一杯的封建残余思想。

    我想用几个感动来结束我今年“院系杯”的征战。我感动于训练场上偶尔发出的几声开怀大笑,感动于赛场上队友的拼搏和叫喊,感动于场外***的那份热情和支持,感动于让我感动的队友:性情刚直的老白,寡言而不乏激情的刘荣志,血性而不乏细腻的汪大队长,谦虚实干的张士鹏,一群傻傻的大一fish......太多的人和事可以让我感动,所以我说“此行不虚”。

    海岩说:“没有爱情的故事,还叫故事吗?”我们的故事没有爱情,但它同样感动我们。我相信这个故事能让我们的每一个队员回味一生,并博得数年后某时刻的会心一笑。这就是我们的故事,几个男人和一个篮球。

审核:

校对:

编辑:董志昕

阅读次数:1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