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土壤学科潘根兴教授参加2006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2006-11-24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潘根兴 图片:

    2006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8-1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本次会议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第12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大会。本次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国际社会如何应对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后全球气候变化,即如何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亦即后京都时代的减排问题。

    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国际社会进一步采取减排措施的决议,其中联合国现任秘书长安南在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上宣布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对抗气候变化的内罗毕框架计划。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本次会议,派出了28人的政府代表团参与大会和各项协商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分别派出了非政府观察团,分别在大会期间组织了“Assessment on adaptability of different economic stages and brief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activities”和“Low carbon development: an assessment of potentials for use of incentives in China”两个边会(Side Events),我校土壤学科潘根兴教授作为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工作环境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中国科协国际部梁英南副部长为团长的代表团,在边会上作了”C Sequestration in China’s croplands:Potential and Significance i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报告,他以丰富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下农业土壤业已存在的碳固定趋势,评估了固碳潜力,并讨论了政策、技术转移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需求。

    这是我国农业方面唯一的一个边会报告,得到欧盟比利时、法国和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热烈反响。并就农业中实行减排固碳得技术经济、农村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策略与机制与参会的欧盟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进行了交流。 潘根兴教授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第五届委员,近年来活跃于土壤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2006年曾受邀在第18届世界土壤学大会土壤化学委员会的专题大会作“CSequestration in China’s Croplands: Potential, Trends, and Research Needs”的特邀报告,参与了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IPCC)第四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农业温室气体减排评估)的编写,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发表了关于农业缓解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技术因素等论文。

审核:

校对:

编辑:

阅读次数: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