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到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调研工作

2006-04-11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2006年4月5日,副校长曲福田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校“211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董维春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周应恒教授、农学院副院长丁艳锋教授、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罗英姿副教授到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就“211工程”建设的管理与国家验收的准备、研究生学制改革及其配套政策、研究生资助体系、博士资格考试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调研与交流。
 
    上午,调研组在同济大学和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的领导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211工程”方面,同济大学有专门的机构设置,在研究生院设立“985工程”/“211工程”办公室,有1位专职人员。在同济大学,重点交流了“211工程”管理中的有关仪器设备、财务等方面的管理经验,认为在“十五”“211工程”验收专家中,有专门的仪器设备专家,验收完后还要接受专门的财务审计,因此,在“211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仪器设备和财务的管理尤其要严格规范,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都应有一套从论证报告到设备使用情况完整的档案材料,仪器设备的变更要进行充分的论证。两校还就 “211工程”项目“十一五”建设规划相互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学科仍是“211工程”的主要抓手,但在重点学科建设内容上可能会从“九五”“十五”期间的仪器设备的购置转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霍佳震教授详细介绍了该校建立博士生质量保障的一些举措。通过扩大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生比例,吸引本校优秀硕士生源;通过建立公共课程(外国语)试题库以保证入学考试的公正性;通过优化博士生培养过程,加强中期考核和答辩资格的审核,保证博士生的培养标准,近两年,该校已对100多名不符合同济大学博士生培养要求的博士生进行了退学处理。
 
    同济大学研究生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吴方教授详细介绍了该校研究生资助体系和硕士研究生学制等问题。在这些方面,同济大学也还处于摸索改革阶段,该校是以工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目前,硕士生的学制还以二年半学制为主。
 
    最后,在研究生院霍佳震副院长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该校“21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城市发展与管理”子项目所在的经济管理学院。
 
    下午,调研组来到复旦大学,与该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鲁卫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教授等领导就“211工程”管理和国家验收、硕士生学制改革、博士资格考试、研究生二级管理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周鲁卫副校长详细介绍了该校“十五”“211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及迎接国家验收的准备情况。在“十五”期间,复旦大学在仪器设备管理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共享机制”,学校有专项仪器设备共享配套经费,并按学科门类,建立校级相对固定的仪器设备论证专家组;各子项目之间建立协议机制,明确各负责人在各建设项目中的责权利;各子项目设立项目主管、项目主管助理、设备管理负责人、经费管理负责人,共同负责保证各子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在对各子项目自我验收中,重视建设项目内涵评估,各建设项目在自评报告中要重点反映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其学科内涵增长的情况,特别是要反映在国际同行中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关于硕士生学制改革,周校长介绍复旦大学要着力建立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弹性学制改革,并实行按学分收费制度改革,2007年首先在硕士生招生规模大,生源质量好、对学制改革准备较充分的有关学科先试行,让这些学科重点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关于博士资格考试,以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各学院成立博士资格考试委员会,实行试题库管理,考试的内容主要涵盖所在学科的一级或二级学科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内容,开展论文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包括综述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于考试的内容、标准、要求则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订。
 
    关于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学校成立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博士后流动站站长联席会等校级委员会,指导全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各学院成立学院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每个学院有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有兼职研究生秘书(也是教指委成员),教务员。
 
    在 “211工程”建设、学科建设、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交流过程中,各校一致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定期交流经验,共同促进各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审核:

校对:

编辑:

阅读次数:11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