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午,百名农业博士老区行江西大余县第四团一行八人前往大余县城,在与县委农工部领导简短而深刻的交流之后,分为两小组,分别前往南安镇和新城镇进行实践活动。
大余县古称南安,位于江西省西南端,赣、粤、湘三省交汇处,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全境东西长128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05个行政村,居民95554户,总人口29.7万,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4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106元。“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是苏东坡赞誉大余的神来之笔,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此构思写下闻名于世的巨作《牡丹亭》;大余还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等在梅岭一带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陈毅元帅在此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赣南游击词》和《梅岭三章》。目前,大余形成了冶金、食品、服装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其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是“中国瑞香之乡”、“中国花木之乡”和“南安板鸭之乡”。已形成以“禽花菜果”为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集“红色、古色、绿色”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
以中国农业大学张立凡博士带队的第一组于21日下午抵达新城镇,在几天的实践活动中,考察了新城、水南、周屋、水西、巷口、田良下新、京州等自然村,并参观了大余县南丰食品厂、***大户李建林处以及数十户农户家庭,以和农户座谈为主,了解当地的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并利用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研制的试剂盒,义务为农户提供劣质奶粉鉴别服务,受到农户的欢迎。以南京农业大学赵蕾博士领队的第二组,参观了南安镇金边瑞香无土栽培示范点、南安板鸭养殖基地、薄皮西瓜生产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示范点,并对相关的产业基地所在村庄进行了调研。
在为期几天的农村情况调研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大余实践团深入农户和相关的农村产业示范点,对大余“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的基本情况展开了广泛的调研,队员们在调查中发现,大余由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绝大多数农户家的中青年劳动力都出外打工,主要集中于广东,在家种田的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这反而使农村产业化发展缺乏劳动力,而且由于当地的科技意识比较薄弱,对市场情况的反应估计不足,造成近两年来主要农产品如水稻、甜玉米、薄皮西瓜等市场不景气,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对此队员们就农村产业化发展的一些思路与当地政府和农户进行了交流。并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与农户就种养业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