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频萍 王子杰
4月8日,在风景秀丽的东台条子泥湿地,“金海蟹苗”培育苗场迎来挂笼仪式,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养殖工人提着一笼笼抱卵母蟹,放入幼体培育池,1200余亩蟹塘迎来“水上春耕”。
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养殖大户和有关企业代表,饶有兴趣查看亲本——中华绒螯蟹“金农一号”蟹苗的抱卵情况。工作人员应客户需求,随机起出网笼,抓取几只母蟹。这些活力十足的亲本,均是“金农一号”品种,由南京农业大学团队联合江苏海普瑞公司、江苏华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历经10余年培育而成。2023年,该品种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获批国家级水产新品种。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刘文斌介绍,“金农一号”的最大特点是全程不吃幼杂鱼,只吃人工配合饲料,不仅可提高养殖效率,而且有助于保护水生态环境,“过去养蟹长期投喂冰鲜鱼,不仅养殖成本较高,也会造成河蟹品质下降、病害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刘文斌说,“金农一号”成长也比较快,同时成蟹还具有脂香味鲜、口味回甘等优点。
“今年的蟹苗完全是供不应求,3万斤已经全卖完了。”海普瑞集团董事长强发旗介绍,当天挂笼的螃蟹,单只的产卵量约有40万—50万粒,养成扣蟹后,在两年中经历20次脱壳,最终长成的成品蟹将“爬”上消费者的餐桌。他表示,公司与南农大团队开展合作,通过试验养殖“金农一号”等国家新品种,提高螃蟹的成活率、产量和品质,带动更多蟹农实现提质增效。
原文链接:
http://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1315946&layountIndex=3&date=20240412&siteID=2&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