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我校举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暨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

2024-03-24 来源:科学研究院 作者:赵士海 图片:

3月23日上午,“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暨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南京农业大学主办,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和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基地承办。会议特邀江苏省十二届政协副主席、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会长王荣平,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赵鲲,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季辉,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张俊飚,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特聘教授朱晶5位领导专家做主旨报告。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陈利根主持。

王春春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党中央自2004年始连续21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更加凸显了重农强农惠农的战略考量,擘画了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整体、长远和根本问题。学习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研讨交流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江苏省委一号文件的内涵要义,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希望与会的领导、专家充分研讨、把脉支招,阐释好、结合好、运用好一号文件和两会精神,深刻感悟“国之大者”,创新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切实把研讨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更多的“金视角”“金点子”,贡献更多的高端智库力量。

王荣平作“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引领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主题分享。他表示,落实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的重大要求,关键要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既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保护利用好种质资源,也要深入推进“数农融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生产数字化转型、技术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要强化“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在点上求突破、面上抓推广,深化改革更好把握时度效,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

赵鲲作“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主题分享。他认为,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关键是理解把握“定位”“抓手”“框架”三个关键词。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出发,“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文件中提出的“两条底线”“三个提升”“两个强化”作为总框架。围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加快构建,要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

季辉作“落实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主题分享。他表示,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江苏“三农”工作重点是坚持“两个确保”、聚焦“四个重点”、实现 “四个提升”。其中,“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二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四个重点”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项目农业。“四个提升”,一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二是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三是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四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张俊飚作“人、人才与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主题分享。他表示,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是关键之关键,核心之核心。推动乡村振兴应从人才抓起,从聚人气开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具有“生产力属性”和“社会属性”两重属性。一方面,要实现物质产品富裕,需要充分发挥人的“生产力属性”,让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释放;另一方面,要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发展,需要发挥人的“社会属性”。人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物质产品的消费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要“培养本土人才、引进城市人才、培育专业人才、用好技能人才”,分人分策地做好“祖辈生活的乡土老人”“正在种地的在地农人”“刚刚离乡的务工青年”“农业行业的专业人士”“城市从业的意向资本”“早期离家的乡贤达人”六类人群的人才挖掘工作。

朱晶作“探索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主题分享。她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之路是一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道路。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出“向主产省区市集中”的态势。2023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7.9%。水稻生产区域格局出现“北增南减”、“东减、中增、西平”的变化趋势。全国小麦生产区域分布呈现出向黄淮海地区集中的趋势。玉米生产区域分布逐渐向东北和华北集中。由此带来了当地生产和生态压力加剧、主产区“粮财倒挂”等问题。面对当前粮食产销区发展不平衡状况,科学统筹探索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原则上,相关机制的建设既要能实现弥补主产区的损失,又能够调动主销区参与补偿的积极性,实现区域利益流动良性循环。要聚力提高横向补偿的实施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方案上,既要创新政策工具,如粮食责任配额交易、挂钩粮食责任配额的土地指标交易等,又要推动产销区产业合作,以政策激励主销区去主产区投资建设高标准农田、粮食产业链等。

陈利根在会议总结中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了党中央、国务院持续重农强农的强烈的信号,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制定了更加扎实的政策保障。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理清了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的辩证关系,为打通数智农业发展的难点堵点指明了方向。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全国两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帮助学校理论工作者及科研人员做好新时代“三农”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新型智库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方案和力量。

审核:吴峰 赵烨烨

校对:王爽

编辑:权灵通

阅读次数:3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