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科技研发助力中国棉花轻简高效绿色发展

中国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

2023-07-12 来源:农学院 作者:胡伟 刘志涛 图片:周复

77日至9日,中国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曹卫星,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棉花专业委员会会长、华中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献龙,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宋国立,河北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存东,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农学院院长朱艳,棉花专业委员会领导与委员,以及农学院教师、研究生代表等参加会议。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产业应用创新,推动着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曹卫星教授的特邀报告系统介绍了如何利用数字农田-实时监测-智能处方-精确作业-智慧服务技术框架为作物生产管理安装天眼大脑。他认为,随着研究推进,在将来有望应用到棉花产业,实现棉花生产信息化、决策智能化、管理精细化,为棉花生产管理安装科技,真正实现用芯植棉

沈其荣院士以有机(类)肥料及其防控土传病害的效应与机制为题作大会特邀报告,详细介绍了生物有机菌肥制备、作用途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指出面对土壤由于过量施肥导致土传病害严重等土壤生态环境严重失衡问题,大力发展有机(类)肥料产业将是解决上述土壤问题的关键途径。针对黄枯萎病是棉花生产的“癌症”土传病害问题,沈其荣认为有机(类)肥料在防控棉花黄枯萎病、土壤长效养护上前景广阔。

李召虎教授以棉花化学调控机制与技术研究为题作大会报告。生长延缓剂缩节胺作为调控棉花株型的成熟药剂,因用量极少、效果最好、环境友好受到农户的欢迎。鉴于脱落酸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棉花抗旱机理研究中也是关键的调控因子,他带领团队揭示了缩节胺和脱落酸发挥作用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为棉花通过化学调控塑造高效株型和提高抗旱性提供新的思路,提升了区域棉花科技水平,为生长调节剂推广应用打上强心剂。

棉花专业委员会会长张献龙教授向我校参会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本次会议成功召开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从国内棉花科技水平傲然而立、中国棉花研究成果遍地开花、青年科技工作者人才辈出等方面充分肯定了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形势,同时指出中国棉花存在产业种植面积缩减、原创性理论与技术突破性不够明确、棉花宏观农业科研有待加强等问题,强调要加强内地与新疆科研力量全面合作,培养青年学者生产实践指导能力,实现棉花产业链体系化,秉承求真务实、团结合作、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提升我国棉花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丁艳锋教授代表学校向会议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此次会议是我国棉花领域科技工作者致力加快棉花产业绿色发展,凝心聚力共创新时代篇章的生动缩影,长期以来,棉花科技工作者和服务者立足生产实际,着眼国内国外棉花发展前景,坚持国家棉花生产安全大局,以棉花轻简高效和高产高效为目标,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取得显著成效,在我国棉花全产业链实现重大突破。希望中国作物学会棉花专业委员会能够进一步凝聚全国棉花科技创新力量,有效推动棉花高产高效协同发展、农户产量产值协同提高,助力我国现代棉花绿色生产朝着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不断前进,为服务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大会报告环节,路战远、张天真、祝水金、董合忠、张旺峰、朱龙付、万素梅等专家学者聚焦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陆地棉驯化和栽种、材料技术助推作物减肥增效、棉田高效复合种植新模式新技术、膜下滴灌棉花水氮利用的根冠基础、棉花与大丽轮枝菌互作组研究、田间配置对间作棉花光分布及光合特性等内容作了交流。

会上,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周治国教授和郭旺珍教授作大会交流。周治国介绍了团队在棉花纤维-棉籽(油分-蛋白质)产量品质协同提高的理论与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发方面的成果,集成形成的棉花优质高产协同栽培理论与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引领了棉花优质高产协同与高效可持续生产;郭旺珍聚焦棉花与黄萎病菌互作关键基因发掘与功能分析,明确NLP1TRP是棉花感染黄萎病的关键毒素蛋白,指出通过调控GhCTL1GhLPL2基因可以抑制毒素蛋白合成,可以增强棉花抗黄萎病能力,并就未来的研究展望进行交流。


审核:屈勇 赵烨烨

校对:权灵通

编辑:许天颖

阅读次数:23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