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1日,记者来到位于海南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这里平均气温23~24℃,光热充足,能满足农作物周年生长的温度需要,是育制种的天然温室和加速器,是捧牢“中国饭碗”最坚实的土壤。
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上,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18个团队、117名科学家扎根基地,聚焦种源关键技术,在大豆、水稻、菊花、玉米、棉花、葡萄、草坪草等多个门类上实现育种和产业化突破。他们挥洒心血和汗水,播下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培育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种业自立自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南农力量。
聚力攻关核心种源
实现农业自立自强
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5月,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落户三亚市崖州区。“三亚研究院组建了最强导师团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两个,国家杰出青年、教育部特聘教授6人。高层次人才比例在所有入驻高校中排在前列,且所有导师研究方向和三亚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均密切相关。”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向记者介绍。
走进研究院的科教基地,只见287亩高标准综合试验田里,大豆、水稻、菊花、葡萄和瓜菜等选育和试验项目正在有序开展,长势喜人。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基地负责人袁世峰介绍,崖州区是海南冬季温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年平均气温22~31℃,冬季降雨量小,光照充足,非常适合农作物冬季加代繁育。
“中国的农业必须有自给自足的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说。2021年3月,盖钧镒带领研究团队在坝头热带大豆优良品种选育试验基地进行大豆南繁育种,对1356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鉴定,并遴选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其中4份大豆品种亩产超过500斤,远超国内平均亩产270斤的水平。2022年,团队继续开展大豆低纬度适应性筛选,在三亚鉴定近1000份种质资源,以期获得更多优异种质,并开展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工作。
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环境条件,可以将传统的大豆育种周期由8年缩短至5年,结合分子育种技术可进一步缩短周期,将解决我国大豆育种中长期存在的遗传增益低的问题,提升南繁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南农大目前在三亚进行的大豆种质筛选和品种试种,是为了提高大豆的单产和品质,优化品种结构,这对于我国南部、东南亚等低纬度地区新品种选育及扩大大豆种植,优化进口来源结构,保障我国大豆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盖钧镒表示。
实践给出了答案。南农大三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姜爱良介绍,今年南京农业大学的大豆团队和老挝的企业合作,在当地进行试种,取得预期效果。“2022年试验显示,南农99-6、桂夏105、桂夏109和华夏21这4个品种均能在老挝万象正常生长发育,生育期少4至14天,抗病性、抗倒性、落叶性等综合性状均比当地对照品种要好。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丰产潜力较大。”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依托海南南繁选育的优质热带大豆品种,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将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为进一步推进东南亚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不只是大豆,水稻、菊花等物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万建民领衔的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团队,克隆水稻重要新基因65个,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22个,其中优质粳稻宁香粳9号,于今年4月17日进行实产验收,刷新了海南规模种植优质粳稻的高产纪录——亩产640公斤,实现了长江流域优质粳稻引种海南成功示范种植。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陈发棣领衔的南京农业大学菊花团队,建立了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收集保存菊花及其近缘种属植物5000余份,保存数量居世界首位,创建了远缘杂交和分子育种相结合的菊花育种新技术体系,培育各类菊花新品种400余个,突破了抗性和观赏性的聚合育种,拓宽了菊花遗传基础。
加速优质成果转化
激发乡村发展动能
南农大三亚研究院的高标准综合试验基地共有抱古睡莲、陵水水稻、乐东大豆、海棠菊花等四个专业基地。在抱古睡莲种质资源圃与新品种繁育基地,记者看到睡莲正在茁壮生长,每一个莲池都插有标明大类的标牌,莲池内的每列睡莲也插着不同品种的小标牌。
南农大三亚研究院产业合作部主任符琳沁告诉记者,该基地由南农大三亚研究院、崖州区国资公司和抱古村民委员会三方共建。研究院负责组织优势科研团队开展睡莲新品种培育及系列衍生产品研发、睡莲种植技术示范推广以及睡莲种质资源圃建设等工作。“接下来,团队计划将抱古村的睡莲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打造为国家热带睡莲种质资源库,并培育相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睡莲新品种,成为海南省具有特色优势热带花卉种质创新与推广示范基地。同时,加强睡莲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开发睡莲种苗、鲜切花、永生花、生态休闲观光景区等项目,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兴农给村民们带来了实惠。抱古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高真康乐呵呵地说:“此前只是简单地种植鲜花卖,品种少,收益也不高。现在品种从10多个增加到300多个,经过专家团队的杂交选育,睡莲的品质高了很多,收益大大提高。接下来尝试打造廉政教育基地和学生科普基地,把抱古睡莲品牌打响!”
走进坝头基地的热带葡萄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园的种植大棚,只见一串串个大饱满、绿中透黄的阳光玫瑰挂满枝头。阳光玫瑰入口香甜,清脆多汁,让人久久回味。
“阳光玫瑰葡萄在地处热带的三亚试种成功,为全国消费者一年四季吃上新鲜葡萄奠定基础。”南京农业大学热带葡萄高质高效生产示范项目负责人陶建敏教授表示,经过一年多的葡萄栽培试验,阳光玫瑰葡萄在三亚试种取得阶段性成果。接下来,通过进一步解决热带地区葡萄品种适应性问题,共同推动热带地区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发展,让葡萄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新渠道。
农业技术示范不仅要做给农民看,还要带着农民一起干。南京农业大学在2022年12月23日至2023年1月9日期间,邀请6名教授专家组织开展两期专题培训,来自海南东方市制种基地的乡镇干部、制种农户、制种产业经营主体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以及种业监管人员5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联合打造50亩菊花展示基地,开展莲雾减肥增效项目、万亩田洋绿肥沃土工程、水果萝卜品种选育与示范应用……一系列基地的打造和应用示范项目的落地,打通了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学校以‘四个面向’为指引,积极响应中央在海南建设南繁硅谷、打造种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号召。比如,正在推进的‘大豆南下行动计划’,在海南、广西等地建立种源研发基地、品种试验基地,开展优异育种材料创制和新品种选育。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激发乡村发展动能,践行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南农担当。”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说。
原文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8a94426318e24b80a7827f00a47b9c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