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中国食品报】(头版头条)科技赋能县域梨产业全链条发展

2023-04-11 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谢智华 许天颖 图片:

近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在河南宁陵、安徽砀山、河北威县等地分别举办“一县一业”示范样板县建设推进活动。

据悉,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梨主产区和特色产区先后启动了7个“一县一业”示范样板县建设,并在各县设立了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深入聚焦各县梨产业发展现状与技术需求,为各县“量身定制”专家团队和科技服务方案,把准症结、集中发力,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赋能的“体系方案”。

河南宁陵:

转方式延链条 百年梨乡焕新颜

阳春三月,河南宁陵逾20多万亩梨花竞相绽放,簇簇梨花如枝头堆雪,处处是“村在梨园中,人在园中居”的乡村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宁陵县是我国重要的酥梨产区,梨栽培历史可追溯到700多年前,但由于品种单一,栽培模式和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贮藏、加工环节薄弱,品牌意识淡漠等问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宁陵梨产业陷入了果实品质退化、生产效益低下的发展困境。

2008年,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运行。宁陵县被纳入了梨体系第一批示范县。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张绍铃教授带领梨体系多位岗、站的专家,多次与宁陵县委、县政府、科技局等主管部门领导及农技推广技术骨干、种植大户座谈交流,为宁陵梨产业把脉问诊、出谋划策,着力破解当地梨产业“丰产不丰收”的发展瓶颈。专家重点提出了要打造当地特色梨果品牌,通过低效梨园改造和倒“个”形、“Y”字形等高光效树形和液体授粉、“减肥减药”技术示范应用,提升梨果品质和质量安全,加强采后保鲜加工,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同时加快构建以酥梨为主体,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链延伸与增值,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助力,到2019年,宁陵县梨树种植面积达22万亩,总产量65万吨,产值超10亿元,梨农人均收入逾1.2万元,成功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2020年,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与宁陵县人民政府签署了“一县一业”战略合作协议,科技服务覆盖全产业链。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宁陵)正式揭牌。一支由国家梨体系首席科学家牵头,14个岗位、1个试验站组成,涵盖梨育种、栽培、土壤肥料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控、机械化、贮藏保鲜、果品加工、质量安全、果品营销及品牌创建等环节的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入驻宁陵。借助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夏露、丹霞红、翠玉、梨树液体授粉、病虫害绿色防控、梨果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等一大批体系新成果在宁陵落地生根。

张绍铃介绍,近年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的最新科技成果在宁陵全面推广,宁陵酥梨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到12%—14%,成效显著。使用无人机进行液体授粉,一架无人机一小时可完成30亩梨园授粉,花粉用量仅需人工授粉的1/5,仅授粉环节就可节约成本上亿元,且大大缓解了农忙用工难的问题。在体系专家协助下建成的集仓储、分选、物流、深加工为一体的宁陵果蔬冷链物流产业园也已投入使用,可储存7000吨梨果,预计年创利税500余万元、带动400多人就业。

在宁陵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支撑下,“政科企”多方协作,以提质增效为根本,推动传统梨树种植向现代农文旅融合转变,走出了一条从“供应链先行”到“产业链扎根”再到“创新链赋能”的转型之路。放眼宁陵,一个个标准示范园拔地而起,140多个梨品种各具特色,梨膏、梨醋等加工产品琳琅满目,从事梨种植、贮藏、加工、销售的企业逐渐壮大。地理标志产品“宁陵金顶谢花酥梨”享誉全国,线上线下销售火爆,经济效益节节攀升。宁陵万顷梨园、梨文化博览馆吸引全国各地近百万游客来观光游玩,带动宁陵10万余人发家致富。“以梨产业为主导,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好格局正逐步形成,让百年梨乡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湖北枝江:

树品牌拓渠道 “一颗砂梨”实现逆袭

“中国砂梨之乡”湖北枝江百里洲镇是万里长江第一大江心洲,这里种出的砂梨果实个大、肉脆、汁多、味甜。2010—2014年,“百里洲砂梨”获地理标志认证;2022年,“百里洲砂梨”斩获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金奖,并入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果品)品牌声誉百强,品牌价值突破14亿元。

2019年,张绍铃(右3)带领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为宁陵梨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资料图)

“我家梨园里的精品梨都能卖到10多块钱一个,一般的出园价格也能卖到4块钱一斤。”百里洲镇的梨农夏克广说起自己种的梨,骄傲万分。在百里洲镇,还有许多跟夏克广一样的梨农,这里生产的精品砂梨畅销全国,年产值达2.1亿元。走在镇子里,万亩梨树,绿如海,望无垠,万千硕果如繁星熠熠,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2009年之前,百里洲梨产业还面临着品种老化、技术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的困境,梨园面积一度由10万亩减少到不足6000亩。从无人问津到供不应求,百里洲砂梨逆袭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武器”?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胡红菊揭开了谜底:2008年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来,依托武汉综合试验站与多个企业、合作社建立的科技合作关系,枝江陆续引进体系的多项新成果,包括翠冠、翠玉、苏翠1号、鄂梨1号等新品种30多个;圆柱形树形、双臂顺行式新型棚架树形等新模式,液体授粉、绿色高效病虫害综合防控、肥水一体化等新技术20多项,给原本日渐衰落的百里洲砂梨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通过体系专家手把手培训指导,培养了一批本地的“土专家”,如鲍春全等成为当地知名的技术骨干,周家文被评为种植业农民高级农艺师。

2021年,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将枝江市纳入体系“一县一业”示范样板县,为枝江市系统制定了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针对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重点围绕进一步提升梨果品质和质量安全、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方面和枝江市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合作社等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优化梨品种结构,延长鲜梨供应期;示范推广梨果品质提升技术,促进提质增效;建设智慧梨园,推进产业现代化、数字化;修建冷库,降低梨果采后烂损;搭建砂梨电商销售平台,开拓商超、预售、认购等多样化销售渠道和方式;组织梨产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大会,培育壮大“百里洲砂梨”品牌,建立梨果溯源体系,确保品牌品质可靠;通过协助当地政府建设砂梨主题公园、举办“梨花节”“开园节”“砂梨鉴评”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枝江市梨产业稳步实现了从“卖资源”向“卖产品”“卖技术”“卖品牌”“卖文化”的跨越,给梨农增收致富、县域经济发展安上了“新引擎”。

江南的梨花谢了,翠绿的小梨已孕育在枝头,预示着今年的好收成。北方的梨花正盛,山东莱阳、辽宁海城等“一县一业”示范样板县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谢智华 许天颖)

原文链接:

http://www.cnfood.cn/article?id=1645586835328569345


审核:许天颖

校对:裴古丽

编辑:俞佳宁

阅读次数:18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