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江苏文脉大讲堂走进南农 揭开“苏湖熟天下足”背后的江苏密码

2022-09-21 来源:宣传部 作者:许天颖 图片:周复 顾炜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物产,一方物产养育一方人。9月21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江苏文脉大讲堂走进南京农业大学,《江苏文库方志编》主编、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旧志整理中心主任张乃格,与我校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教授、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负责人包平做客讲堂,一起“稻花香里说丰年”,从不同角度讲述“苏湖熟,天下足”背后的江苏密码。现代快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赵磊,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荣顺出席讲堂,讲堂由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卢勇教授主持。现代快报+ZAKER南京、江苏文脉微信公众号、中国大运河全媒体平台等全程直播,70多万观众在线听讲。

张乃格主编以《双手刨出鱼米乡》为主题,分别从历史、文献、文学的角度,阐释江苏从“苏湖熟,天下足”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转变,并以江南农业发展史为脉络,讲述江苏人如何用双手“刨”出鱼米乡。

包平教授从物产记载的由来说起,结合团队近年来围绕方志物产所进行的数智化再现,介绍了江苏物产记载的种类、分布与时空变迁,从有关江苏物产的历史与趣闻中,揭示作为鱼米之乡的江苏,其丰富物产背后绵延千年的文化基因。

据了解,1955年,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前身、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以后,时任主任的万国鼎先生将农史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以及保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中就包括地方志中物产资料的查抄。1955年至1958年,在万国鼎先生的领导、组织下,先后派出一百余人次前往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100多家文史单位,查阅和抄录了北宋熙宁九年(1076)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之间7532种地方志中的物产资料。经过分类整理,装订成手抄本《方志物产》431册,共计约2300万字。这些手抄本资料现藏于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资料室,是该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在包平教授看来,物产是地方志中的一个重要类目,主要包括植物物产、动物物产、矿物物产,是再现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的珍贵史料,是联通传统中国、现代中国与全球中国的桥梁枢纽,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近年来,由他领衔的南京农业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借助数字人文研究方法,致力于《方志物产》资料再辑录、整理与数字化,开发了面向知识服务的方志物产知识库,在知识发现与智能考证的基础上,探索方志物产资料的深度利用价值,积极寻求数字人文与科技史研究的有机融合之道。

包平表示,适逢南京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团队的工作既是对在农史领域躬耕不辍的万国鼎先生、王思明先生等两代人的致敬,团队当前基于数字人文研究方法,致力于跨学科的多元证据体系构建,是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

“物产犹如浩瀚银河中的美丽而闪烁的星辰,构成了农耕文明绵延不断的地力密码,物产可以说是联结人类命运的大地纽带”。包平期待借助江苏文脉大讲堂,让更多人关注方志、关心物产,通过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江苏文脉大讲堂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社、南京农业大学承办。


审核:屈勇 赵烨烨

校对:权灵通

编辑:赵烨烨

阅读次数:278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