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政策创新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1-05-31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资政院 图片:

5月30日,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政策创新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和自然资源制度创新等议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源环境政策创新的新方位、新使命。研讨会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江苏自然资源智库协办。

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李周,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聪,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陈诗一,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闽、孙卫东,省委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许益军,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刘西忠,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曲福田,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吴群,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黄水清,以及来自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政策研究等单位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丁艳锋主持。

陈利根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作为中国农业科研重镇和国内高等农业教育的探路人,南京农业大学一直致力于服务国家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重大战略,此次专题研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贯彻落实,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革命的深入探索,是充分发挥智库“最强大脑”优势,聚力攻坚资源环境发展难题的具体实践。他希望与会领导和专家在探讨中碰撞智慧火花,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与资源环境政策落地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同时在深化合作中结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局面,以优异的智库成果迎接建党100周年。

许益军在致辞中表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指示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迫切需要坚持系统观念,以“理论之思”回答“实践之问”。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作为省级重点智库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专业方向,深化政智对接,扎实开展研究,推动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成果。此次研讨既是高端学术研讨会,也是重大政策分析会,体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智库特色,他相信通过深入研讨交流,能够实现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和学术成果的双丰收,同时有力推动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更好更快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冯淑怡在致辞中指出,深化资源环境政策创新,可以有效推动各地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始终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和江苏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预期成效。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开展理论探讨和决策咨询研究,为打造资源环境治理的“中国方案”,形成资源环境治理的“中国理论”贡献力量和智慧。

开幕式后,15位专家学者围绕研讨主题作了精彩分享。

在第一阶段报告中,刘聪从切实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系统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益、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四方面阐述了江苏省自然资源管理近年来在制度与政策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以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精准化供给保障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自然资源制度与政策创新的思路和路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顾朝林教授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调”图斑单元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框架,并介绍了在典型地区试点应用的成效。教育部特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罗必良从宏观经济增长的命题出发,指出了农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进行了反思和理论拓展,提出了可交易性的问题及其实现路径。李周建议从生态价值实现主体、实现载体、生态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融合机制、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与社会需要的生态服务融合机制、生态利用与生态保护融合机制等方面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谷树忠分享了对“两手发力”推动“两山”“双向转化”的思考,阐释了两手发力积极稳妥、持续有效地推进“两山”转化的目的与意义、基本路径、主要模式等。陈诗一认为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绿色金融是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资金来源,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机制,也是经济绿色转型时期扭转资源错配与管控生态环境风险的中枢。他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建议。农村土地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欧名豪教授主持研讨会第一阶段的报告。

 

  

 

在第二阶段报告中,郧文聚认为要从科学创新破解自然资源总量快速减少、创新驱动自然资本存量增加、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地位三方面破解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难题。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林坚指出,构建自然资源政府公示价格需要明确自然资源政府公示价格的不同对象及其特点,区分载体型和产品型自然资源,构建载体型和产品型自然资源分类型的分级体系,多措并举,推进自然资源政府公示价格体系的建立。教育部特聘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安录通过构建土地发展非均衡度模型,定量测算土地发展非均衡度,探讨了土地非均衡发展对地方财政状况的作用机理,探寻分税制下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教育部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黄贤金提出了基于“碳中和”的国土空间治理方案,认为国土空间优化在探索碳源控制同时,还需要构建有利于碳汇的国土空间格局体系。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杰认为实现国土空间的布局优化需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空间纠错退出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绩效评估等一系列政策制度予以保障落实。

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郭忠兴教授主持研讨会第二阶段的报告。

 

  

在第三阶段报告中,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文科领军人才、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石敏俊交流了生态产品经营、消费者福利改善与支付价格和潜在价值转化的关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三要素模型,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实现的市场化路径与政府调节机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介绍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背景下太湖流域水资源共享共担的路径机制,围绕生态共保、环境共治和百姓生活福利共享、发展权共担的基本思路,探讨了流域跨界断面水量和水质保障为核心的补偿方式与方法,并对未来太湖流域水资源治理的区域横向合作协调机制提出建议。国家级四青人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荣从公共管理的学科视角探讨了气候治理机制和治理体系。他认为治理体系并非单独的政策,而是包含“价值目标、基础制度、政策工具、监管考核”等一个有机的制度系统。国家级四青人才、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马贤磊基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及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要求,系统探讨了产业用地政策的类型、作用机制和相应的政策改革建议,并对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用地政策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意见。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姜海教授主持研讨会第三阶段的报告。

 

  

华东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各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及相关改革试点单位的同志,南京农业大学师生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审核:

校对:葛炎

编辑:许天颖

阅读次数:436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