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第三届乡村振兴论坛在南农举行

2020-12-18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赵烨烨 蒋大华 龙琦 图片:

12月18日,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第三届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二届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交流会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40余家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及相关企业代表齐聚南农,深入总结和推广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方面的典型案例和宝贵经验,共同探讨高等学校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与举措。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联盟积极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南京农业大学将全力支持联盟建设与发展,聚力服务乡村建设行动,聚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聚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当好联盟的“管理员”“建设者”和“参谋助手”。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基础处副处长李人杰在讲话中对各高校提出三点建议:一要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20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科学编制服务乡村振兴的“十四五”规划;二要构建与新农村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质量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三要以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盟为桥梁纽带,高校间形成合力,协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联盟执行主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钱永华在讲话中指出,联盟各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科教优势,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全面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成为我国新兴“三农”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他希望联盟在新时代不断发出集体的声音,提供联盟智慧,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作出更大的贡献。

论坛特邀报告阶段,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恒作题为《育新机开新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题报告。报告要求用“识大势谋大局求大道”的原则领会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从“三农”视角理解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报告阐释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时代命题,解读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上,应如何谱写好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华章。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介绍了针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河边村深度扶贫状况,通过新业态产业、开发复合型产业体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善生活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教育扶贫提升能力、创新项目组织机制等方式,探索出的“扶贫实验”。

开幕式公布并表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中国农业大学“校企合作建立扶贫新路径 电商助力打造扶贫新样板”、浙江大学“将论文写在彝乡崇山峻岭间 不达小康终不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构建‘三团一队’扶贫新模式 开创定点扶贫工作新局面”等20所高校的实践案例获奖。

在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交流会环节,获奖高校围绕各校通过产业振兴、科技支撑、生态循环、文化扶贫等方式,进行农科教相结合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样板、新模式、新路径的探索,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贡献“高校方案”和“高校智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定点扶贫对象合阳县的实践过程中,探索“三团一队”的扶贫新模式,加强地方协作,形成扶贫长效机制,搭建科技扶贫的“高架桥”,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

东北农业大学主攻科技扶贫,发挥学研优势,明晰科学规划、做到统筹兼顾、联动甘南县本土“生力军”,从科技成果、人才智力和社会服务等方位开展实施致富产业项目的经验做法。

南京农业大学秉持农技推广服务的初衷,提出“校地线下建联盟,专家线上做服务”的思路,实现“双线共推”的服务路径,同时联动建设“乡村振兴云学堂”,丰富思路内涵,让双线共推更有“靠山”。

华南农业大学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创新发展出“六大模式”,旨在加强人才输入、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特色产品、强化产业建设,致力于建设一个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会上举行了全国公共服务平台“云上智村暨乡村振兴云学堂”启动仪式。据介绍,该平台由首批10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高校和隆平高科发起,依托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本着“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多赢”的原则实施共建。平台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持高校、企业整合资源,通过云端网络进行乡村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广大农民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推动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

本次联盟大会在教育部、科技部的指导下,由“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承办。据悉,下一届联盟论坛及典型案例交流大会将由东北农业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承办。

审核:

校对:权灵通

编辑:王璐

阅读次数:47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