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世界土壤日,微信公众号“农业伦理”正式上线,公众号以“关注农业伦理热点,传播农业伦理学学术动态与最新研究成果”为宗旨,主要发布农业伦理的前沿成果、学术活动以及教学信息,力求成为支持农业伦理学理论创新、促进农业伦理学学术交流、服务农业伦理学学科教学的新媒体平台。公众号由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伦理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联合运营。
中国农业伦理学的开创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任继周教授为该公众号的创立发来贺词,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会会长、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南京农业大学王思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李建军教授、兰州大学林慧龙教授等多位学者为公众号的内容主旨、板块设置、标识设计提出宝贵建议,农业伦理学研究团队负责承担公众号注册、认证、首期内容编辑、版面设计等工作。

任继周院士在《中国农业伦理学导论》的序言中指出,希望通过农业伦理学研究和相关的伦理观宣传,理顺农业与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道德关联,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农业伦理”微信公众号的上线,为传播农业伦理思想提供了新媒体平台,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及时把握前沿动态,向社会公众传播农业伦理思想,培育农业伦理意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姜萍表示,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污染、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等土地问题制约着农业健康发展,同时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重要民生领域提出了挑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关注土壤、关怀大地是保障口粮安全、保证谷物自给、实现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农业伦理”公众号选在“世界土壤日”上线,契合了关注土壤健康,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伦理内涵。
据姜萍介绍,“农业伦理”公众号计划常设三大板块:学术动态、学术交流、教学资讯。其中,学术动态板块主要发表和转载农业伦理领域的前沿成果,学术交流板块主要发布与本领域相关的会议及活动信息,教学资讯板块主要介绍相关高校的课程开设情况及展示相关教学成果。此外,还将不定期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相关知识普及。

公众号标识由南京林业大学郭辉老师团队设计。麦穗和叶片象征着农业,环状设计表达了系统间的循环关系,绿黄渐变的大叶片,象征着人的双手。整体设计寓意为,人受恩惠于自然,同时保护着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