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天眼新闻】两会联动 | 贵州and江苏,“摘帽”之前干了啥?“摘帽”之后怎么干?

2020-05-25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许邵庭 李薛霏 杜朋城 杨频萍 肖勇 图片:

全国两会期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与新华日报记者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进行连线,分别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少荣,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

全国人大代表、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少荣: 

山水相望 共奔小康  

去年,天上多了一颗“梵净山星”。这颗由贵州省铜仁市与江苏省苏州市联合申报命名成功的星星,是两地长期以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不断加强合作的一个缩影。  

“2019年,铜仁市减贫12.25万人,松桃苗族自治县、德江县、思南县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苏州市对铜仁市的倾力帮扶、全情投入、鼎力相助。”全国人大代表、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少荣说。  

一在梵净山脚,一在太湖水边,山水相望的铜仁市与苏州市自“牵手”以来,交流非常频繁。陈少荣介绍,2019年,苏黔两省、苏铜两市党政主要领导、相关领导互访交流达25次,召开了35次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去年,江苏省、苏州市落实财政帮扶资金5.6亿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重点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医院、扶贫车间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帮扶项目501个,覆盖28.9万贫困人口。 

不仅如此,4月21日,苏州市12家重点民营企业及商会到铜仁市沿河县与12个贫困村结对,完成了对铜仁市22个贫困村的结对帮扶全覆盖,从劳务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产业项目协作、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进行帮扶。  

产业协作也是铜仁市与苏州市在东西部对口帮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据陈少荣介绍,2019年铜仁市引进了矽美仕能源、伟建实业等78家以苏州为主的东部企业,完成投资64.9亿元,带动贫困人口5803人。今年5月17日,在苏铜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上,又签订了26个产业合作项目和消费扶贫采购协议,总投资(采购)额27亿元。两市去年还共建工业、农业产业园区18个,其中铜仁·苏州产业园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0亿元、税收1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8%和15%。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铜仁的“山珍”也已摆上了苏州的餐桌。陈少荣说,2019年,在苏州举办铜仁农特产品展销推介活动18次,实现“铜货入苏”销售额5.7亿元,惠及贫困人口2万多人。今年2月,总投资1.5亿元的铜仁市万山区苏高新供应链中心投入运营;1-4月,全市完成“铜货入苏”销售4300余吨、价值2.6亿余元,受益贫困人口36413人。  

劳务协作是两地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途径。据介绍,去年苏铜两地联合出台一系列东西部劳务协作促就业、稳就业政策,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127期、培训贫困劳动力4545人,组织100余家苏州企业携近5万个岗位来铜仁参加劳务协作招聘会30场,累计有1297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此外,还实施“职业教育千人培养计划”,举办“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试点(订单)班28个,817名铜仁学子到苏州就读职业学校。  

今年以来,苏铜两市采取组织复工专列、包机、包车等“点对点”方式,集中输送6195名铜仁籍务工人员到东部城市就业。其中在苏就业的贫困劳动力2573人。  

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贵州也得到了苏州市大力帮助。陈少荣介绍到,2020年春节期间,苏州市协调有关企业提前复工,保障了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将军山医院工程所需箱式房建筑材料和设备。  

立足当下,陈少荣表示,最主要还是要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希望通过劳务协作、消费扶贫等立竿见影的工作,如期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展望未来,陈少荣认为,要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持续深化区域合作,全面推进苏铜两地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不断增强共建园区对苏州等东部地区向外梯次转移产业的承载能力,加快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  

“摘帽”之后并行发展  

在贵州麻江县农业农村局的一间办公室,一幅对接帮扶“布局图”格外醒目,这是南京农业大学助力当地产业扶贫的行动计划图,几年来,这张精准扶贫的版图越画越大。  

说起****,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充满自豪。南农大定点扶贫的麻江县地处贵州中部,是国务院确定的592个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之一,截止2016年末,麻江县有贫困村33个,贫困人口2.4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6.54%。  

朱晶说,扶贫并没有绝对固定的模式和完全统一的路径,必须因地制宜,南农大以科技带动、消费扶贫为切入点,针对当地生产实际问题与科技难题开展研究合作和技术推广,并加大对当地优质农产品的消费推介。“比如筛选和培育种植适合他们水土条件的优质农产品,不断拉长农作物产业链条,解决‘产、供’难题,打造产业发展持续内生动力,这几年菊花、红蒜、锌硒米都成为了当地的产业金招牌,带动大量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截至目前,南农大已示范服务当地农户4997户带动辐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459人,帮扶产业扩展到15个,引进展示新品种700余个,培训技能人才2500多人次,共建锌硒米、农村电商、家禽和草莓4个产业联盟,辐射农业生产面积10万亩,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2017-2019年连续3年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2019年4月,麻江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摘帽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疫情期间,南京农业大学的官微上发布了一则“战疫扶贫倡议书”,积极支持和推介贵州省麻江县和深受疫情影响的湖北地区的农产品,包括蓝莓汁、锌硒米、金丝皇菊、土鸡蛋等等。“我们很多老师和他们的亲朋好友都买了不少。”  

不到一月时间内,线上线下的采购总额已超过60万元。从2018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广泛发动力量,打通多种渠道,购买与帮助销售麻江县农特产品超过1000万元。2020年学校召开三次扶贫领导小组会议,签订消费扶贫责任书,调度与压实消费扶贫任务分工与责任链条。  

“物质上的扶助和交流只是在其中的一个时点,如果能有人员的交流,思想上的互通,才是今后支持西部持续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协作关系。”朱晶表示,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南京农业大学近年来开展扶贫工作走出的一条重要思路。今年1月份,南农大挂牌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生工作站”,将精准扶贫与人才培养等工作深度对接,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目前,相互派干部挂职交流成为扶贫协作中的一种有力模式,其实不仅仅是干部之间交流激活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学校企业人员与老百姓之间的信息互通、增进交流,也直接助力于身处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体,大家共同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合力,让西部地区也站在时代的前沿,更好地与东部地区并行发展。”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许邵庭 李薛霏 杜朋城

新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频萍肖勇

原文链接:http://www.ddcpc.cn/detail/d_guizhou/11515115264276.html


审核:

校对:

编辑:

阅读次数:127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