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新华社通稿】园林小菊化身富民“金”菊

2019-11-17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党委宣传部 图片:

新华社西宁11月16日电(记者骆晓飞、陈席元)大棚外气温接近零摄氏度,大棚里却热火朝天。在柴达木盆地边缘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南京农业大学培育的园林小菊成功在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扎下了根,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金”菊。

冯启银是乌兰县南农菊花基地负责人,这几天他在大棚里忙着采收第二茬菊花。“现在我们有25亩地,近8万株菊花。菊花长得快,估计月底前还能摘三四茬。”他说。

冯启银算了一笔账,每亩菊花烘干后产量可达300斤,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价格在每斤150元左右,一亩收入可达4.5万元,25亩菊花除去50万元的成本,还能净赚60多万元。

“摘花、摆花、烘干都要人手,全年用工量在500人次左右,每人每天工资是150元。”援青干部、乌兰县副县长窦锦兵说,菊花已成为当地农牧民产业扶贫的新支点。

但一开始,对于菊花能不能在乌兰种植?怎么种?如何让农民获益?大家心里都没底。“自然条件下菊花分布范围低于海拔1600米,人工栽培的露地菊花最高海拔也止步于2300米。”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王海滨说,青海通常9月就开始下雪,但多数菊花品种在此之前是不开放的,他和团队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到既能提前开花、又能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

经过半年的努力,2018年10月,首批试种的151个品种里有100个品种表现良好。今年11月,在总结试种经验的基础上,南京农业大学推出了高原菊花地方生产标准,菊花也和枸杞、藜麦、牛羊肉等一起,成为“乌兰境物”区域公共品牌产品,也成了当地富民增收的“金”菊。

原文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2019-11/16/c_1125239967.htm


审核:

校对:

编辑:

阅读次数:294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