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建立联盟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平台方便农户“一键求助”

【南京日报】南农探索高校产业扶贫新模式

2019-10-24 来源:新闻网 作者:党委宣传部 图片:

“我家桃子长不大怎么办呀?”“小麦出现黑粉病是怎么回事?”“橘子树怎么防止虫子呢?”……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农民们可以一键求助“南农易农”APP,连线专家连线得到解答。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记者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经过3年多的定点扶贫,贵州麻江县已经脱贫摘帽,打造线上线下更为便捷的沟通渠道、筹备稻米产业联盟,今年南农又在探索高校产业扶贫的新模式。

麻江县是国务院确定的592个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之一。

如何帮助麻江“摘帽”?作为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一直在探索扶贫模式。自2015年以来,该校发挥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在菊花、锌硒米、红蒜等产业方面积极开展科技和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麻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摘帽”后,怎样打造一个稳定、持续、长效的帮扶机制,为麻江县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现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目标,首要的任务是把水稻种植户组织起来,做到稻种统一供应、生产统一管理、技术统一指导、稻谷统一收购,这是创建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前提,也是南农多年来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成功经验。

南农挂职干部、麻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玉清决定把学校的做法带到麻江,他组织麻江县供销社着手筹备麻江县稻米产业联盟。

产业联盟管理、运行的好坏,联盟负责人是关键。在确定负责人时,水稻产业专家李刚华教授和县供销社李庆松主任把目光落在了同一个小伙子——赵荣祥身上。

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村民赵荣祥,高中毕业,今年35岁。由于麻江县多年种植籼稻,而“宁粳8号”是粳稻品种,试种存在“水土不服”的风险。2018年,李刚华教授引种时,几个水稻种植大户都不愿意尝试。而小赵得知消息后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在自己流转的20亩耕地里试种,结果一试成功。

“宁粳8号”的试种成功使小赵深刻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在县供销社的协助下,通过小赵的认真组织,包括小赵在内的10个水稻种植大户作为产业联盟发起人,于今年4月25日举行了隆重的稻米产业联盟成立仪式。目前联盟成员达41个。

南京距离麻江县1400公里,路途遥远。乡亲们种植水稻过程中遇到问题,专家教授不可能随时来到身边予以指导。怎么办?专家组织联盟成员安装了“南农易农”APP。“南农易农”是南农搭建的一个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建有“当前农事”“农业科技”“农业要闻”“农业政策”“市场咨询”“易农微课”“实时指导”等功能模块。有了这个APP,不仅可以随时上传图片,发传文字,与专家互动交流,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会诊”。

李玉清说,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开展技术指导是一个全新的服务手段,对于高校定点帮扶偏远贫困地区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为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教优势,助推麻江农业产业发展,2019年,南农又提出“10+10”行动计划,即由麻江方面遴选党建工作有待改进、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的10个村,学校根据每个村的产业领域确定专业相近的10个学院进行对接,开展党建、科技和消费扶贫等工作。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表示,目前,产业振兴已纳入麻江县的重要工作议程,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学校优势,持续发力助推麻江产业发展。

本报通讯员 许天颖 本报记者 谈洁

原文链接: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19-10/24/content_551328.htm?div=-1


审核:

校对:

编辑:

阅读次数:160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