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新华日报】(整版报道)加快“双一流”建设 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迈进

2019-01-02 来源:新闻网 作者:党委宣传部 图片:

波澜壮阔不断前行 砥砺奋进迈向“一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各项要求,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2018年12月29日,南京农业大学召开一流本科教育推进会。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南农共培养了包括50余位院士在内的30余万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科学研究的拓荒者、农业教育的奠基者、科技推广的率先者和垦荒拓宇的耕耘者。如今的南农,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正在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更高标杆迈进。

南农是中国一流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开创了我国近现代四年制农业本科教育的先河,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先驱。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学校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知国情、懂农民、育人才、兴农业,一代代南农人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

从抗战时期跨越半个中国、行程约四千多里的“动物西迁”,到“一定要让每个同胞吃饱肚子”的“小麦之父”的铮铮誓言,再到带着三支青霉素菌种,突破层层封锁、飞越生死航线……陈裕光、邹秉文、金善宝、樊庆笙等一代代南农科学家,始终怀揣“报国兴农”的理想,投身农业发展,挥洒青春力量,为中国的农业教育、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卓越的贡献,为中国人实现“碗装自己粮”的梦想不断奋斗。

在半个世纪前的中国版图上,以北大荒七君子为代表的一批南农学子,主动奔赴边疆,在一片原始、贫瘠、荒凉的土地上,建粮仓、守边疆,为解决国民温饱,守护国家安全作出重大贡献。不论是 “终身只为麦穗忙”的刘大钧院士,还是“一生为了豆满仓”的盖钧镒院士,大师们躬耕大地的情怀,影响并激励着一代代南农学子。

197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南京农学院复校问题”的电报指示,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教育工作在解放思想的旗帜下,迎来了恢复、调整、重建、改革的春天。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启了学校扩大办学规模的新征程。

从1980年招收本科生340名,到1993年增加至1640人,到1999年的2200人,再到现在的4500余人;从两千名左右的在校学生到三万余人的办学体量;从复校伊始的6个系9个专业,到现在的19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南农人牢记育人使命,勇担兴农重任,积极发挥师资和学科优势,向全国乃至世界亮出了“南农名片”,讲好了“南农故事”,彰显了“南农影响”。

一流的大学要办一流的教育,必须依靠一流的师资队伍。沈其荣、强胜、王恬教授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侯喜林、韩召军教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郑小波团队、沈其荣团队、胡锋团队等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他们始终耕耘在本科教育一线,为南农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2012年,南农实施“钟山学者”计划,加强对高端学者、杰出中青年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的培育。2016年,启动“钟山教学名师”计划,构建一支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好,创新精神强,年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教师队伍。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标志。一直以来,南农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自身的优势与特色,通过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平台,加大投入和创新管理机制,建设了一批一流学科,实现了学科建设质的飞跃,为建设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学校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目标以来,已获得4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科技奖,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4个A+,并列全国第十一位。两个学科群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南农入选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迎来崭新机遇。2018年,学校国际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跻身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400强,进入QS世界大学“农业与林业”学科排名47位,位列U.S.News“全球最佳农业科学大学”第9名。

2019年,是南农复校40周年。40年春风化雨,从南京农学院到南京农业大学,从“211工程”到“双一流”建设,从提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目标到迈进“全球最佳农业大学”前十,展现的是一部大学与大地的史诗,依靠的是一代代南农人不忘初心、心系家国、问鼎一流的血脉传承,体现的是一代代南农人扎根大地、砥砺前行、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每一个南农人将以坚定不移的决心,一往无前的魄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积极投身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的伟大征程。

吹响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 培养“大为、大德、大爱”的接力者

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我们加强本科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各高校“双一流”建设路线图中,无不将人才培养、本科教育作为建设的奠基石、基本功和重中之重。作为高等农业教育的重镇,我们在建设“双一流”的进程中,必须顺势而动,顺流而行,回归本心,修好本科教育“必修课”,守住立校之本,夯实强校之基。

要把“一流本科教育”作为学校建设的根本。从国家层面来看,一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高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立本强基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本质特征与核心任务。从学校层面来看,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办学声誉和品牌的重要载体,既是一流大学存在的逻辑起点,也是一流大学的基础和特征。

加强一流本科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说说、报告谈谈,而是要真正改变“重学科轻专业”“重科研轻教学”的思维定式,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角、更科学的体系、更深邃的探究去思考、去设计、去谋划。必须牢固树立一流本科教育是学校发展根本的理念,彻底把“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南农品质”的育人理念与“六个下功夫”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探索一条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契合南农发展实际的一流本科教育发展之路。

要清晰“培养什么人”、要懂得“怎样培养人”、要坚定“为谁培养人”。 即要以本科教育为核心,培养“重农固本、耕读传家”情结与血脉的“大为”之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拥有“怀瑾握瑜、砥行立名”品行与抱负的“大德”之人;要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有“学之大者、为国为民”胸怀与气魄的“大爱”之人。

要切实助推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教学与科研之间不是此消彼长、自相矛盾,而是两相耦合、相得益彰。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在争创一流的过程中,只有促进科研与教学之间双轮驱动,才能迸发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强劲动力。要用一流的师资支撑一流的人才培养,要将最新农业动态与科技成果融入到教学素材,要将一流的科研资源应用于本科教学。

要大力引入本科教育的源头活水。传道授业细雕琢,春风化雨育俊彦。要实现“三全”育人,就需要构建开放、兼容、多元的育人体系,积极拓展与汇聚各方资源,广泛引入本科教育的源头活水。用南农精神滋养学生、用行万里路来磨砺学生、用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用校友力量引领学生。要合力攻克本科教育的桎梏难题,破解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生源质量不高、管理育人弱化、学校空间制约的难题。

我们吹响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更是吹响向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迈进的冲锋号,“问鼎一流、心系家国、追求卓越、不忘初心”是南农人的传承血脉,我们必须拾起百年辉煌的自豪与自信,必须以“大情怀、大抱负、大视野、大格局”的精神品质,在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力点,紧跟新时代的号令枪,一棒接着一棒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盼和嘱托,共同实现世界一流的伟大梦想。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陈利根

做好一流本科教育顶层设计 建设新时代一流教师队伍

全校师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开创南农本科教育新局面。

从学校层面要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做好一流本科教育的顶层设计。

一是要着力建设一流课程。结合现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要求和发展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要建设一大批精品课程,坚决淘汰一批与培养目标关联不大、为工作量而设、因人而设、内容陈旧的课程。我们要淘汰学生很容易过关的“水课”,要建设越来越多的“金课”。

二是要着力打造品牌专业。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新兴交叉专业,加强专业认证,积极参与国际认证,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品牌专业发展,逐步淘汰社会认可度低、就业率低的专业。

三是要突出人才分类培养。要培养合格的本科人才,不代表只培养一个规格的、千篇一律的、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毕业生,因为我们是学校,不是工厂。所以培养方案既要有规定动作,也要有自选动作,后者往往更难做,要求设计者和老师花费更大的心血。

四是要把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科研成果要进入本科生的课堂,教授要给本科生上课,研究的新技术要进入本科生的实验实习,充分体现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特征。同时要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做好本研贯通与衔接。

五是要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进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专业知识教育、通识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结合。

要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办好一流本科教育,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其中,教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一是要对教师职业心存敬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无比光荣的事业,作为教师要对“三尺讲台”心存敬畏。

二是要对教学工作勤奋钻研。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南农有很多讲课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们不但学术水平高而且教学有方,把传授知识和学生兴趣结合起来,学生听他们的课是一种提升、一种享受。希望广大教师以优秀教师为榜样,认真钻研教学,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在讲台上站得住、站得好。

三是要做好学问。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是知识的殿堂。所谓学高为师,扎实而渊博的学识是成为好教师的基础。我们一直在倡导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但是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对学科前沿不够了解,就无法与学生交流和讨论,只能照本宣科。希望广大教师要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做好学问,始终走在学术的前沿,以科研促进教学。

四是要有规矩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要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德正己,为人师表,要遵守学校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恪守学术规范。希望广大教师要切实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做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努力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南京农业大学校长 周光宏


原文链接:http://xh.xhby.net/mp3/pc/c/201901/02/c579576.html


审核:

校对:

编辑:

阅读次数:28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