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新华社】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谈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高校的坚守与担当

2018-12-19 来源:新闻网 作者:党委宣传部 图片:

原标题:耕读传家 承载使命 勇拓新路——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谈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高校的坚守与担当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12月18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农业大学全体校领导、全校中层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和部分师生代表分别在卫岗校区金陵研究院三楼报告厅、教职工活动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多个分会场共同集中收看大会实况。在学生宿舍区,广大学生通过室外大屏幕转播以及各种无线终端收看了大会实况。

南京农业大学校党委书记陈利根表示,改革开放40年同时也是南农大复校40年。一个学校的发展和一个民族的崛起同频共振,循时而进、循势而兴。40年来,南农大作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镇,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势上,一直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围绕立德树人来设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乃至评价机制,来进行办学治校的谋篇布局。学校目前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和植物与动物科学已经进入前1‰,跻身世界顶尖学科行列。

“重农固本,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村改革40周年,改革开放之初的活力主要在农村绽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40年来,承载着民之根基、国之要义,南京农业大学将责任与使命构筑在三农的发展命脉上,用科技的力量为改革发轫、用扎根的决心为振兴添瓦。

在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看来,如果要概括农业高校的使命与担当,“顶天立地”这四个字再恰当不过,“顶天”,是对学术顶峰的不懈追求;“立地”,是实实在在、俯下身子,为经济社会服务。40多年来,一代代南农人正是以做国家大课题、破发展大难题的博大襟怀,坚守在顶天立地的伟大征程。

陈利根举例说,改革开放初期,南京农业大学陆作楣教授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提出杂交稻“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技术,1980-1991年间,在全国13个省推广应用2.63亿亩,创经济效益31.2亿元,该项技术至今仍在应用之中。

2010年,南农大万建民教授团队让长江流域5000多万亩粳稻摆脱“稻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侵扰,选育的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实现了南方粳稻区的快速应用,累计推广1.36亿亩次,创造社会效益190.14亿元。

2006年,云南永胜县涛源乡创下亩产1287公斤的水稻世界超高产纪录,至今未被打破,这块受到世界瞩目的水稻试验方,持的科学“利器”就是由南京农业大学与扬州大学水稻栽培团队深耕十多年,不断优化并加以推广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实践证明,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牢牢扎根大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地“立地”。40年来,南京农业大学紧紧围绕“农业最缺少什么、农民最需要什么”确定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重点,从20世纪80年代的“样板点”、“示范方”,90年代的“科技大篷车”、以教授“扶强”带动“扶贫”的“双百工程”(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到新时代“优势学科对接特色产业”的精准扶贫模式,以及“线下建联盟、线上做服务”的“双线共推”模式,解开了农民一个又一个的心头结、在科技兴农的天地里越走越开阔。

40年前,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40年后,乡村振兴开启了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4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南农人重农固本、耕读传家,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广阔天地、在全面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场上,承载使命、勇拓新路,不断续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许天颖 陈洁)


原文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5347094?isview=1&homeshow=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审核:

校对:

编辑:

阅读次数:166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