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中学西传与欧洲汉学暨第三届中国南京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高层论坛于南京农业大学举办。本次会议由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汉学》杂志社、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承办,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提供学术指导。来自全国各地100余名专家进行了18场大会发言以及三场分论坛交流。
本次高层论坛的主题是中学西传与翻译史,主要议题包括早期来华传教士汉学家翻译活动人物/译作个案研究、“中学西传”翻译原则、策略和方法研究、中西“礼仪之争”中的翻译问题及其影响研究、早期传教士诠译儒家经典普世价值与中国文化对启蒙运动的影响、索隐派传教士对儒释道经典的诠译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的易学研究、早期传教士翻译西传中医药文化及其在欧洲影响、早期传教士的中国形象解读与欧洲早期汉学兴起、基于欧洲汉学三大巨著的中国文化经典翻译传播轨迹和影响研究、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翻译活动与中国翻译史研究创新、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现代启示与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等。
11月3日上午的论坛开幕式由本次论坛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银泉教授主持。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胡锋教授代表南京农业大学致辞,简要地介绍了我校的历史、发展现状和学科优势,并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积极响应了诸多国家战略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推进全球治理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战略中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阎国栋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了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宝峰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全球最大的动态汉学家和翻译家人才数据库建设和中国文化外译专委会项目,呼吁我国一流学者更好地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发声,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在海外落地和推广。徐宝峰同时聘请王银泉教授为该中心的中医外译专委员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韩琦研究员在致辞中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学西传的理解并对学术新锐寄予厚望。
在3日上午的大会主旨发言中,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指出,外语人应有更加宽广的学术视野,充分发挥自己的外语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丰富外语学科内涵的同时,为我国的海外汉学研究做出独特的贡献,并为培养高层次国际汉学研究人才付出努力。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韩琦研究员对欧洲所藏白晋《易经》手稿进行分析,认为康熙对《算法统宗》的兴趣受白晋易学象数研究的影响,从而为清初学术史、儒学和科学关系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徐宝峰教授就“东学西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中国当代文化在西方世界应该是一个渐次性接受和传播的过程以及过程中存在得到问题,并指出未来汉学的瞩目点在中国。复旦大学王建开教授详细阐释了汉书西渐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汉书西传与海外汉学兴起的过程。北京外国语大学顾钧教授以娄理华的《诗经》译介和卫三畏的《聊斋》译介为切入点,纵论美国早期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复旦大学历史系司佳教授结合自己对汤恩比的《中国纪行》翻译过程,解读了西方专家视角下的中国文明。
3日下午的大会发言中,山东大学李建刚教授、厦门工学院王克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桑仲刚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李真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谭渊教授、铜陵学院张涌教授分别就各自的研究主题进行了交流。在随后的三个分论坛交流发言中,与会者展开了更为广泛深入的讨论,多位博士生也发表了各自对于中医药领域翻译的中学西传的观点和研究心得。
11月4日上午,本次论坛继续进行大会发言。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张西平教授介绍了中国文化经典的西传及16-18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对欧洲的影响,并探讨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两种不同影响。西南交通大学俞森林教授深刻剖析了来华耶稣会士重儒轻道之缘由。青岛科技大学李玉良教授提出实用主义对儒学发展和传播具有世界性的意义。重庆交通大学罗天副教授介绍了其从事的翟林奈个案研究。浙江外国语学院杨平教授借助诠释学理论,分析了“元亨利贞”的各种翻译和诠释。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王银泉教授以清初来华耶稣会士巴多明对“中学西传”做出的突出贡献为例,论述了耶稣会士适应性传教路线对于东西文化科技交流的促进作用,评价了“中学西传”促进汉学诞生及其现代启示意义。他倡导借此研究契机,理清中西文化科技交流的源头和汉学脉络,理清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普遍性意义及贡献,彻底走出以选择机制观察和看待世界的西方中心主义,力争公正客观看待中外文化与文明内在特征。
张西平教授在闭幕式的总结发言中肯定了迄今为止海外汉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表示此次中学西传与欧洲汉学研究高层论坛实现了预期的目标,给予了大家很多的启示。他同时指出海外汉学研究中的重难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最后对海外汉学的传播及年轻学者的发展表达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