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法治周末】当俄大选遇上间谍中毒案

2018-03-21 来源:新闻网 作者:党委宣传部 图片:

315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问索尔兹伯里,了解俄罗斯前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中毒案进展。资料图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姜姝

318日,俄罗斯2018年总统选举正式开始投票。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319日对外宣布,在已经统计的选票中,现总统普京得票率达到了75.91%,普京已实际上赢得了总统选举。

在总统选举正式开始投票的前一天,俄罗斯宣布驱逐23名英国外交官。此举是为回击英国宣布驱逐同样数量的俄罗斯驻英外交官。

正值2018年俄总统大选的重要节点,一名俄罗斯前特工在英中毒的案件却引发了俄英两国的外交龃龉。英国政府指控这件事情的幕后黑手与普京政府脱不了干系,而莫斯科当局仍然强烈否认涉案。

英俄互驱外交官

英国警方34日接到报警说,一名66岁的男子和一名30多岁的女子在英国一家商场内接触到不明物质后晕倒。这名男子的身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曾被俄罗斯判定为英国间谍的俄前情报官员名为谢尔盖·斯克里帕尔。目前,斯克里帕尔还在重症监护室中,病情危重。

事件发生之后,英国当局立刻表示“俄罗斯政府涉嫌重大”,首相特里莎·梅连番连日痛批。尔后,事情竟然迅速地在9天后成为驱逐23位俄罗斯外交官以及召开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的理由。

据早前报道,英国首相特里莎·梅312日在议会发言时警告,如果俄罗斯在13日过后仍不能就斯克里帕尔中毒案给出“值得信任”的答复,英国政府会将此事等同于俄罗斯对英国非法使用武力,对俄罗斯采取比以往更严厉的措施。俄外交部则毫不客气地回应称,这是基于挑衅的政治宣传。

314日,英国宣布将驱逐23名俄罗斯外交官,要求其一周内离境。此外,只要“有证据证实对英国公民人身财产造成威胁”,英国将冻结俄罗斯在英的国有资产;暂停所有对俄高层级的双边往来,取消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在英国的会晤;英国部长官员及皇室成员将不会前往俄罗斯世界杯。特里莎·梅称,这是30年来伦敦最大的外交驱逐事件,此举将削弱俄罗斯未来数年间在英情报的活动能力。

特里莎·梅指控俄罗斯涉案的原因不光是因为受害者的前双面间谍身分,因而可能是遭到报复或是其他不明原因。其提出的理由还包括有前例可循以及过去数年间俄罗斯的诸多“记录”。有前例可循指的就是2006年利特维年科的遇害;而所谓的记录,根据首相特里莎·梅的说法,则包括“吞并克里米亚”“持续不断的从事网络间谍工作”“网络攻击窃取西方国家政府机密”以及“干预大选”等被其视为对西方有所敌意的行为。

3天后,俄罗斯也宣布驱逐23名英国外交官。

此外,由于毒物被调查出来是苏联时代研发出来的神经毒剂“诺维乔克(Novichok)”,英国当局也据此认为俄罗斯政府的涉案存在“高度可能”。英国政府宣称,这只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这件事情的确是俄罗斯政府所为,而这将被看作是对“我们的直接行动”;另一种是,俄罗斯政府已经让这种武器落入他人之手,如果是这样,“俄罗斯必须要负责”。这两者的原因是可能并存的。

英国《独立报》引述了皇家联合服务机构的防卫与安全研究部门的意见,指出“武器”的诡异之处。在有其他可以达到下毒目的的结果上,凶手刻意采用这种“来源取得不易、所属地相对明确、走私进英国又非常困难的武器”让人不解。

为何凶手不采用芬太尼(fentanyl)等这种类鸦片而且已经广泛出现在英美地区的武器?如此岂不可以混淆视线。再者,从2002年的莫斯科剧院恐怖份子挟持人质事件,俄罗斯安全部队就已经使用过这类武器攻坚,所以并非没有前例。

英俄关系急剧恶化

据法新社的报道,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海利在315日的安理会紧急会议上仍然对于英国表示支持,正如他所表示的:“发生于英国的这起两人遭到军用神经毒气攻击事件,美国相信俄罗斯应该负责。”

另一方面,在与英国外相会晤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表态支持伦敦的立场。北约强烈关切此次事件,而且北约相信其盟友英国的结论,俄罗斯当局需要对此次军用神经毒气攻击高度负责;北约认为军用神经毒气的使用是骇人听闻且无法接受的。

作为回应,俄罗斯驻伦敦大使馆在一份声明中说:“媒体报道给人们留下的俄罗斯特种部队的印象是精心策划的,这完全是不真实的——看起来另一场反俄罗斯运动的脚本已经写好了,这是在妖魔化俄罗斯。”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克里姆林宫不掌握任何与俄总参情报总局前上校斯克里帕尔所从事之事或与这起事件有关的信息。“你们知道,他当时由于某些行为和决定身处西方。”俄方表示,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协助英国警方进行调查。

克里米亚兼并问题或是网络间谍战等,更多属于充满争议的政治问题或是国际政治间不令人意外的情节,其性质皆与此案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俄罗斯卫星网的报道,起初,特里莎·梅的36小时最后通牒乃是要求普京政府对于这项前苏联开发的武器如何流入英国给予交代;然而,在315日的安理会紧急会议上,英方对于俄方的控诉词却转变为“非法使用武器”而“企图谋杀前特工”,这不仅让俄方完全无法接受,也同时要求展开调查。

稍早之前,英国国防部的数据显示英国已经计划强化其安全能力,包括网络安全的主动打击能力,而其针对的对象之一就是俄罗斯。值此事件之后的国安会议中,媒体报道国防部已立刻计划投入对化学、生化、放射线与核子(CBRN)的防卫计划,表明此为强化其过去不足的应对危险能力。这种时间点上的巧合以及表现出来的强势态度,是否会进一步引发俄罗斯的联想与反击,已经迅速地引发关注。

许多对一战的研究表明,当时欧洲各国无论在意图或是武器设备方面皆是以防卫为主;然而,由于各国因为长期陷入“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与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中,紧张的氛围早已笼罩各国,预期冲突的发生也已被频频提起,最终,战争在不起眼之处点燃而燎世界之原。故而,这起间谍被害案所触发的“国家安全”之蝴蝶效应仍然远未画上休止符。

(作者系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国际关系博士)


审核:

校对:

编辑:

阅读次数:108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