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我校6项成果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励

2017-12-12 来源:科学研究院 作者:陈俐 图片:

近日,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2016—2017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的表彰决定》(农科教发〔2017〕14号),南京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6项奖励,分别是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以周光宏教授等为主要成员的“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创新团队”获优秀创新团队奖。周光宏教授团队长期以来瞄准国际肉品科学前沿,围绕我国肉类食品行业重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肉品品质形成机理、肉品加工技术、肉品质量安全控制、肉品营养学等方向研究,为解决肉类产业链中与肉品质量安全相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推动肉类产业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团队代表性成果“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与应用”,揭示了冷却肉品质形成和变化规律,研发出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工艺和技术,解决了异质肉发生率高、冷却干耗大、货架期短等重大技术难题;研制出可以替代进口的冷却肉加工关键装备,推进了我国冷却肉加工装备的国产化进程,为我国生鲜肉生产消费由热鲜肉向冷却肉的转变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成果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代表性成果“低温肉制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与应用”,围绕我国低温肉制品行业设备和技术完全依赖进口、加工机理与品质变化规律不明,产品质量差等问题,系统开展低温肉制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为我国低温肉制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获得2016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近5年,团队先后承担各类科技项目98项,发表SCI论文268篇,其中周光宏教授和徐幸莲教授发表SCI论文数量在肉品科学领域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团队在肉品科学领域达到了国际前列、亚洲领先水平。

张绍铃教授团队成果“梨优异种质与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及应用”、陈劲枫教授团队成果“黄瓜细胞分子育种技术及优异新种质创制”,以及智海剑教授团队成果“大豆花叶病毒病鉴定体系创建和抗病品种选育及应用”均荣获科研成果一等奖。

张绍铃教授团队成果“梨优异种质与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及应用”,围绕我国梨产业育种效率低、花果管理技术落后、果实品质较差及生产效率及效益低等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了梨优异种质与提质增效技术创新。绘制了国际首个梨基因组图谱,构建了国际上最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创建了梨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及种间远缘杂交育种技术。筛选优异亲本、创制梨优异种质,发明的倒“个”形等梨高光效树形及液体授粉、果实脱萼等轻简化花果管理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梨品种结构,实现梨果生产的提质增效。项目成果已在新疆、河北、江苏等全国梨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技术水平和梨果品质量,推动了我国梨优势区域的产业发展。

陈劲枫教授团队成果“黄瓜细胞分子育种技术及优异新种质创制”,在黄瓜作物中开创性地利用远缘杂交和种间渐渗手段,创制了系列种间异染色体系材料,包括种间异源三倍体、种间附加系和黄瓜-野生酸黄瓜种间渐渗系等,并发掘出多个优异基因,对拓宽黄瓜的遗传基础、改良黄瓜品种发挥了重要价值。同时该成果在黄瓜单倍体技术上做了创新性的工作,提出了基于雄核发育和雌核发育两大途径5种方法的单倍体/双单倍体培养方法,在技术上取得了系列突破,相关技术的开发对于快速大量创制优良育种新材料具有重要的价值,成果培育出的新品种已在国内多个地域推广应用。

智海剑教授团队成果“大豆花叶病毒病鉴定体系创建和抗病品种选育及应用”,针对我国没有统一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定体系、抗源缺乏、抗性遗传机制不明确、抗病育种效率低、抗病品种少等问题,从建立全国SMV株系鉴定体系入手,完成了我国统一SMV株系鉴定体系创建、建立了品种抗性鉴定方法和标准;发掘出抗性基因及优质抗性种质;运用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建立了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多项研究内容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推动了SMV研究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控制SMV危害,提高产量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郭世荣教授团队成果“生物发酵废弃物源基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王锋教授团队成果“长三角区域肉羊规模化高效精准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分获科研成果二等奖。 


审核:

校对:

编辑:陈洁 石松

阅读次数:295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