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江苏科技报】把科技“嫁”到贫困村

精准号脉,南农大为脱贫产业升“药方”

2017-10-27 来源:新闻网 作者:党委宣传部 图片:

通 讯 员 许天颖 全思懋

  本报记者 夏文燕

  前不久,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带队与贵州省麻江县签署了红蒜、锌硒米和菊花3个产业技术帮扶项目的合作协议。丁艳锋说,除了为当地农业搭好脉、当好医外,南京农业大学要以产业帮扶为龙头,沿着源头、生产、加工、品牌销售全产业链的特质,让扶贫更加精准有效。

  红蒜不“红火”

  教授递锦囊

  麻江历史上是有名的红蒜之乡,但2008年的一场病害,导致红蒜种植面积从10万亩锐减至不足3000亩。

  2016年,南农大设施蔬菜专家吴震教授来到当地“把脉”,揪出了“病根”——蒜农们卖出个头大、表象好的大蒜,留下了品相不好的蒜做种,导致红蒜的个头越来越小、品相越种越差,病虫害越来越多。

  “先分级播种,同时给蒜种提纯复壮、脱毒,搞一块示范基地,让农户们对比后,看得见成效!”通过多方的走访调研,吴震给麻江红蒜开出了治病的“锦囊”。

  富锌硒大米

  要“富”就得富农户

  南农大水稻团队“丰产教授”李刚华教授告诉记者,同时含有锌和硒这两种元素的大米,恐怕除了贵州麻江,其他地方非常稀少,但品种杂乱、种植规模小、栽培技术没跟上等原因,导致麻江的稻米只能自产自销。李刚华将南农大自主培育的8个水稻品种拿到当地,指导农民小范围试种。今年春节前,他又从各地引入了20多个品种在麻江锌硒矿带选地试种。一年不到的时间,1000余亩的试验水稻田绿油油一片。

  菊秧插得行对行

  书记送来满坝香

  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陈巍教授告诉记者,南农大还选派干部常年挂职,将学校的优势学科“嫁接”到当地。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驻村第一书记施雪钢,到高枧村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南京农业大学湖熟菊花基地的42个品种的菊花种苗引进到云贵高原的梯田。自2016年4月以来,20来亩的菊花地,光卖花,半年就收益了16万元。



审核:

校对:

编辑:

阅读次数:59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