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动物繁殖机制研究取得突出进展

2017-06-06 来源:动物科技学院 作者:苗婧 刘志斌 图片:

近期,我校动物科技学院有关动物繁殖机制的研究取得突出进展,多篇高水平文章在国际优秀期刊发表或被接受。


2017年上半年,熊波教授课题组的两篇研究论文发表于《PLos遗传学》(PLoS Genetics,IF=6.661,IF5=7.481)和《松果体研究》(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IF=9.314,IF5=7.140)。其中,一篇论文鉴定出ovastacin进入皮质颗粒的信号肽,还揭示ovastacin切割ZP2的时机是决定受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完善了对动物受精机理的认识(原文链接:http://pubmedcentralcanada.ca/pmcc/articles/PMC5293279/ );另一篇论文发现褪黑素能有效改善双酚A诱导的卵子质量低下,阐明环境因素影响卵子成熟和受精能力的分子机理,为研究其它环境毒素或疾病对卵子质量以及雌性动物繁殖力的影响提供了借鉴(原文链接:http://www.medscape.com/medline/abstract/28178360 )。


卵子质量下降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两篇论文分别从内部机制和外部因素两方面阐明了对动物繁殖性能表现的重要意义,为催生新的改善动物繁殖性能的技术和措施奠定了基础。


精卵结合图


同期,刘红林教授课题组的两篇研究论文分别被《自噬》(Autophagy,IF=9.108,IF5=11.958)和《干细胞报告》(Stem Cell Reports,IF=7.023,IF5=7.027)接收,有望近期发表。

审核:

校对:

编辑:王梦璐

阅读次数:346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