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与苏淮大地结缘30年的大学教授

——我校淮安研究院黄瑞华教授“三农”服务纪实

2017-05-18 来源:新闻网 作者:宣传部 赵烨烨 全媒体中心 方玉涵 张伊杰 张楠 图片:

“内心深处一直很敬重中国农民的朴实,可是下农村的时候发现现在的农民技术依旧缺乏、养猪理念一直得不到更新,看得很着急。”


说这话的是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黄瑞华教授。如今的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院长。30年前,他怀着这样的心结投身养猪业,在猪健康生产学、动物遗传育种研究领域呕心沥血。30年后,他不仅依然几十年如一日专心培育“苏淮猪”,更让苏淮猪产业链在淮安这片热土落地生根。


被农户们钦点的南农大黄教授


儿时的黄瑞华身处农村,深感技术限制给自己的父老乡亲们带来的各种麻烦。在上大学时,黄瑞华毅然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猪的健康生产。



1954年,淮安的淮阴种猪厂开始与南农合作,南京农学院第一代“养猪人”陈效华老师与其他单位专家一起,经历23年汗洒淮阴种猪场,终于完成“新淮猪”的培育任务。多年后,他和其他几个“战友”的骨灰也已安葬在猪场。时隔二十余年,黄瑞华跟随自己的导师王林云教授再次辛苦培育出当地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级畜禽新品种“苏淮猪”。从淮猪到新淮猪,再到苏淮猪,从陈效华的辛苦培育到王林云的传承创新,从南京农学院到南京农业大学,黄瑞华深感他们之间的一脉相承。


科研育种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想要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背后一定经历了别人未曾经历的艰辛。猪的选育过程十分艰苦,黄瑞华研究团队经常住在“一抖被子就抖出老鼠”的宿舍,更不要提蚊子、苍蝇了。


“和蚊子、苍蝇抢饭吃那可是常事啊。”回忆起在一线的趣事,黄瑞华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现在处于庭院式养殖向规模化养殖发展转化的过程,很多从业者、经营者、管理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严重缺乏,饲养模式、设施设备、管理布局都不到位,需要我们花大量功夫和精力去宣传。”黄瑞华竭力宣传健康养猪理念,希望养猪人树立正确的养猪理念,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养猪效益、提供安全的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早已在国内同行中树立了较为公认的“健康养猪与育种的实战派专家”的形象。


“我们要组织养猪人培训,农户们都只认南京农业大学的黄教授。”淮安市畜牧兽医站站长告诉记者。


黄瑞华的辛苦付出与取得的成果早已被老百姓们看在眼里。年过半百的他常常深入一线,直接给予现场的生产指导,更注重引导当地的理念更新。


“您上回来了之后,我们养猪就挣钱了!”每当听到老百姓们说出这样的话,黄瑞华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与淮安再续30年的缘分


早在30年前,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的黄瑞华,便曾赴淮安参加学校的大型“科技播火”活动。


当地的农民都十分的淳朴,我经常去老百姓家串门,跟他们聊天,问人家'小猪拉肚子怎么办啊',人家都毫无保留地教我。30多年前与淮安的缘分,让黄瑞华至今记忆犹新,这种感情也支持着自己始终奋战在生产第一线。


光阴荏苒。2013年2月,南京农业大学与淮安市人民政府牵手共建“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这个被誉为“农业科技的孵化器与研究生产的转化器”的高校与地方产学研合作机构迫切需要一个“领头羊”,而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苏淮猪产业的发展。就这样,黄瑞华成为了学校派往淮安的不二人选。


几乎是同时,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生猪养殖企业温氏集团向黄瑞华抛来了橄榄枝。他们真诚地邀请他出任“温氏学院”院长。


一边是“温氏学院”的院长,资源丰富,待遇优厚;一边是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院长,起早贪黑,百废待兴。除此以外,还在南京就读初三的儿子正渴望父亲的陪伴与支持。


思考了一天一夜后,一句简单质朴的“听从组织安排”脱口而出。黄瑞华毅然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时隔几年,如今谈起当年的选择,黄瑞华还是那一句话:“家里虽然有情况,但如果组织需要,我还是选择服从组织安排!”只是言语中依然掩饰不住对孩子无法弥补的歉疚。


一切从零开始,没有模板学习。既然选择了淮安研究院,便只能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刚刚走马上任的黄瑞华还没来得及整理他的新办公室,便开始四处走访,研究工作思路,编制规章制度,研究发展模式。


“我要用好淮安纳税人给的每一分钱,树立好南京农业大学的形象,为淮安现代农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除了日常生猪遗传育种和健康生产的研究,黄瑞华还要领导整个研究院开展产业链建设的工作。人事、财务、建筑、设备、消防、税收、档案、宣传……这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都逼着他一项项从头学起。就这样,黄瑞华从一个专门从事“猪”的研究的高校教授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铁人”。即便如此,黄瑞华依然铭记他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常常是南京、淮安两头跑,在学校上完课后立即返回淮安开会的事也时有发生。凌晨一两点入睡,早晨4点20分起床,早已成为他雷打不动的生活节奏。


亲力亲为打造淮安“名片”


随着研究院工作的全面铺开,黄瑞华开始思考如何为淮安打造一张响亮的“名片”。由于推动苏淮猪产业发展是研究院成立初衷的重中之重,黄瑞华希望依然在自己的老本行上下工夫。


为了打造苏淮猪品牌,黄瑞华将持续选育工作与健康生产体系建设放在产业链建设最重要的环节。一方面,继续指导淮阴种猪场进行苏淮猪持续选育,试图在肉质性状等方面再进一步提高与巩固;另一方面,与淮安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合作,承管其试验猪场,并进行工艺及设施设备改造,计划改造升级成标准化育肥猪试验猪场。为了让消费者对生产过程实时了解,他还在猪舍改造中引进物联网技术,配置自动饲喂系统、节水型饮水系统、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自动刮粪系统、粪尿异位发酵处理系统等现代化工艺,同时安装摄像头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他还坚持用生物饲料代替含抗生素的饲料,坚决拒绝使用含高重金属元素的饲料,并进行适宜纤维水平日粮饲喂苏淮猪的可行性研究,实现猪的健康喂养。同时有意控制猪的体重增长,将猪的生长发育周期从5个多月延长至8个月,以保证猪肉品质水平与安全系数为第一目标。


苏淮猪的成功繁育正是证明了黄瑞华及前辈们新养猪理念的正确性。前辈率领团队历时十余年的成果——苏淮猪,寄托了黄瑞华的诸多感情,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汗水,更是情感上的坚持。


“苏淮猪是几代老科学家不懈努力下的成果,不仅是一项出色的科研成果更是几代养猪人的精神传承”,他将长达60多年的育种历史与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红色大道的文化背景完美融合,融入自己对猪种事业的深厚感情,为苏淮猪的文化积淀、社会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苏淮猪的持续选育与产业化发挥了引领性作用,促成了苏淮猪及健康猪肉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正因为不断坚守的合作研究与服务工作,才能较快实现从淮猪、新淮猪到苏淮猪的品种突破。“耐粗粮、耐受恶劣坏境、繁殖力较高、肉质细腻”的苏淮猪成为了淮安迄今为止唯一国家级畜禽新品种,这一基地也被授予“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称号,黄瑞华率领的苏淮猪持续选育团队被授予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他也成为当之无愧的淮安畜禽名片的打造者。


除了苏淮猪产业链建设,黄瑞华还将白马湖菊花园温室示范基地建设作为研究院另一重点工程来抓,积极配合专家与各方协调,初步建成国内最大的菊花研发和品种展示基地。同时积极引进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开展优质稻麦(含小麦抗赤霉病等)、优质葡萄、桃子、基质肥、凹凸棒土、食品加工、设施装备研发、物联网农业建设等项目,为淮安大米与淮安红椒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建设呕心沥血。如今,研究院几乎与南京农业大学所有相关专业都有了接触与合作,动科、动医、园艺、食品、金融、工学院等都有深入沟通,不断引领研究院与南京农业大学的相关特色学科结合,成为校地双方产学研合作最有效的“连接器”和“纽带”。


我校淮安研究院在黄瑞华的带领下,围绕淮安市农委现代农业建设项目,不断研发应用技术,成功实施了南山畜牧、牧蓝牧业委托抗原抗体检测项目,江苏梅林委托猪屠宰测定等项目,为建设第三方检测机构积累经验,直接服务地方经济。我校淮安研究院在当地获得了响当当的口碑。


“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是最接地气的驻淮研究机构!”


“实在的领导,带领了实在的团队,在为淮安做实在的事!”


时任淮安市长曲福田、市委副书记练月琴等曾在多个场合给予南京农业大学淮安研究院及黄瑞华本人高度评价。


30年踏踏实实,30年勤勤恳恳,黄瑞华把自己充满热情与信念的30年,都奉献给了现代农业。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30年,又有多少人愿意把30年全心全意投身在一项事业中。对于黄瑞华来说,研究生猪健康养殖及繁育,努力更好地打造淮安名片,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融入自己大半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工作里爱了生命,才将生命与工作,一同爱得热烈。

审核:

校对:

编辑:王梦璐

阅读次数:164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