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迅羽阿晨”诞生记

2014-11-24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号称新点子包袱铺的“处女座”队长,压力之下小宇宙就开始爆发的公司CTO,寡言稳健、默默支撑起整个团队的CFO……约好采访,三个风格迥异的大男孩站在面前,简单自我介绍后,拿出“‘迅羽阿晨’烟熏鸡腿”如数家珍地介绍自己的产品,思维和语速飞快,仿佛赛场上紧张的答辩氛围还没有褪去,准备随时迎接评委可能抛出的问题。

    这是刚刚摘得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的团队“南京维润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主力成员,和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6位“团队背后的女神”。

    团队另一个昵称,“迅羽阿晨”,这个磨了很久的名字,对应了项目产品的主要特点:“迅”即“迅捷”,对应了销售链条的省时、高效;“羽”即“轻便”,对应项目最为核心的“轻熟食产品”“轻资产运作”以及“轻便化体验”的“三轻理念”;“阿晨”指向项目的目标受众,号召大家争做健康“晨型人”。

    从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后来的冲出重围、一举夺金,“迅羽阿晨”讲述的是一个执著追梦的青春故事。

    冷水浇头:“你们要做的不就是个‘紫燕百味鸡’么”

    “我们的项目一开始就不被看好,因为有关食品的项目从来就没拿过国金。”队长王翔宇告诉记者,校赛时,有评委听完他们的项目陈述后,反诘道,你们要做的不就是个“紫燕百味鸡”么,“当时大家都被‘呛’得没话说,这是我们被泼的第一盆冷水。”

    作为团队的核心,王翔宇首先要做到“稳住军心”“士气不乱”,这必须基于他对于团队和项目的充分自信。
“虽然不被看好,但我们的目标就是国赛,国赛关注的点:一是专利过硬,二是拥有强势学科背景,三是产品能够落入市场。我认为我们的项目具备这三点优势。”

    这盆冷水浇出了团队的斗志。

    “什么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和别人不同?”王翔宇找来项目的技术总监,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钱畅,一起讨论如何突出专利特色,避免被归入低端化的熟食外卖,走出一条公司特有的营销方式。

    “我们的目标受众是追求健康美味的年轻上班族,是不是可以打造一个‘轻熟食’的概念,将熟食与零食的优点相融合,将鸡腿切片,用贴心的小包装,定制化的份量,让客户随带随走,随走随吃?”钱畅的想法一出,团队的成员心照不宣:这么好的灵感,团队的春天来了!

    这一火光也点燃了王翔宇的灵感库:要实现“随带随走”,恐怕不仅仅是轻便的包装就能实现,多家互联网公司实习后形成的互联网思维,让他意识到,为何不将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移植到这款“轻熟食”上来?

    “我们可以通过移动支付、线下提取,实现食品的分量定制,节约食品的候取时间,同时借助微信平台,发放试吃问券,了解客户的口味喜好和食品习惯,融入用户体验,实现精准营销。”

    两人PK式的头脑风暴,把大家听得先是一愣,随即大声叫好。队员高蓉回忆:“一个‘轻熟食产品’,一个‘轻便化体验’,他俩的灵光乍现,一下子将产品提升了好几个段位。”

    一年磨一剑: 145页的商业计划20多轮的方案修改

    从2013年7月开始组队,到2014年10月出征,从“初出茅庐”到“久经沙场”,为了这场比赛,在团委老师的带领下,9个学生前后准备了一年半。

    院赛、校赛、省赛,一直到国赛……“迅羽阿晨”团队的商业计划书长达145页。每次比赛前都要通宵大改,小的改动不计其数。与修改计划书相伴的,是说不清的“吵架”和通宵策划。

    据食堂张师傅回忆,有段时间,3食堂的一角,经常聚集着一群年轻人,他们拿着讲稿、对着手提电脑,旁若无人地争执到面红耳赤。

    “我们几乎每次都‘吵’到食堂关门,争论的点越来越细,不知道是哪来的激情。”钱畅告诉记者,慢慢地,大家将这种争执的状态演变成了对评委质询的模拟,并开始享受起这种“自我解构”的过程。

    南农的校赛非常严格,轮数多不说,还有让人不得喘息的“复活赛”。王翔宇说,“校级后、省赛前我们准备了150个问题,把自己‘虐’得不行。”

    严苛的比赛制度,磨练了这支团队,一轮轮的评委提问给了他们诸多启发,他们以此为切入口,开始“自我发问”,并主动求助校内外的导师,寻找解答。

    食品科技学院院长、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幸莲是团队的指导老师,学生找上她,她正在实验室指导博士生实验。看完学生的商业计划书,她非常支持,“我们需要这样有创业抱负的青年学生,推动实验成果对接企业,走向市场。”
 
    徐院长将黄明教授介绍给了他们。作为学校首批受益于南京“科技九条”创业新政的教授,黄明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

    “团队中有食品学院的学生,我们就专利的技术问题讨论了多次,”黄明告诉记者,团队就到底开多少家门店,进行了扎实的调研,讨论的内容也涉及到生产和交易的诸多细节。“这支团队聚集的是一群既有创业激情又有实干精神的年轻人”。
黄明答应将专利进行虚拟转让,并应邀成为团队的技术指导老师,这让原本停留在“纸”上的商业计划一下子有了“源头活水”。

    更让团队振奋的是,在徐院长的引荐下,与学校有着多年合作基础的雨润集团,愿意作为甲方,承载起生产环节的重任,并答应与团队签订正式的“生产—销售战略联盟”。这又让原本只是一群年轻人写写画画的商业构想拥有了极具实力的“平台”依托,将销售前的环节外包给雨润,项目可以实现“轻资产运作”,为更好地迈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证明,37组闯入国赛的农林组高校,“南京维润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唯一一支拿着签好的协议走上赛台的代表队,这为团队问鼎国金增添了一块极具分量的敲门砖。

    拆不散的团队:“要更换队员?NO!”

    校团委带队的指导老师张亮亮向记者介绍,“迅羽阿晨”团队在省赛中的表现可谓惊艳,3个评委,一个站起来为团队鼓掌,一个打出了全场最高分,还有一个是一家创业公司的经理,直接掏出名片想要投资。

    省赛凯旋后,学校着手筹备国赛,首先就是整合资源,将经过大赛锻炼出的最具潜力的同学重新组队,以期实现团队成员的最优配备。

    在这次团队重组中,王翔宇成了“最不配合”的队长,他坚持保住原班人马,在这个一手组建起整支队伍的队长眼里,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钱畅,原来两人一起参加过辩论赛,“不打不相识”,“交战”之后彼此赏识,从“对手”变为“队友”。在王翔宇看来,钱畅是压力之下特别能爆发小宇宙的那类人,备战省赛时,钱畅天天奔波于院长办公室、肉品中心和雨润集团,那段时间团队成员的邮箱塞满了钱畅发来的修改方案。

    张彪,内敛踏实,话不多,却都说在点上。王翔宇在北京实习的那段时间,是他默默撑起了整支团队。他自嘲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就是专业泼冷水的,“王翔宇的新点子太多,但很多都不切实际。”直到现在,吐槽起坐在身边的队长,他依然直言不讳。王翔宇看中的就是这点,“张彪处事严谨认真,有他在,我的那些不靠谱的想法才愈发完善。”

    高蓉,是王翔宇逛了6圈儿校园才得以说服,并最终收入麾下的学姐。她负责计划书的文案部分,其中牵涉到大量琐碎的排版工作。由于团队经常讨论方案到凌晨,高蓉怕把要点遗漏,经常连夜修改排版,保证了作品网上提交和打印的顺利进行甚至半夜打车到校外打印,王翔宇啧啧称赞:“学姐特别能吃苦,是我们团队的一宝!”

    一年半的备赛,让这支未换过一兵一将的“元老级团队”充满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比赛前一晚,他们将准备带到现场的包装鸡腿放在宾馆的冰柜冷藏,但冰柜温度低于实验室存放的常温,第二天鸡腿被“冻”成了砖。打车去赛场的路上,大家竟不约而同地一人抢走一个鸡腿,放在自己身上“焐”着,人工解冻。王翔宇颇为感动,“这样的团队,一个都不能少”。

    成长与蜕变:自主性学习的最佳样板

    从跨学科组队,到准备资料、寻找导师、讨论答辩,在团委书记夏镇波看来,参加“创赛”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最佳样板。
就“迅羽阿晨”团队而言,在专业学习上,很多队员并不是老师眼中的“学霸”,但在数不清的通宵奋战中,他们实现了专业的提升和自我的成长。

    “没有比这更好的实践课了吧,”张彪告诉记者,直到现在,他会计系的很多同学都还没有机会完整地编制过“三大报表”——公司财务报告中不可或缺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但经过大赛的磨练,如今做起这些表格来,张彪已经非常娴熟。

    比赛也为钱畅带来了蜕变,“坚持”是他从比赛中收获的财富。“我是个做事没有恒心的人,创赛教会了我坚持。”从一开始看不懂专利授权书,到后来整天泡图书馆研究,不计次数地向肉品中心的研究员请教。走上赛台的他,面对评委抛出的“棘手”技术问题,应对自如。

    比赛暂时画上了句号,令女生们割舍不下的是这支拉得出、打得响,在节奏飞快的一年时间里,一起逐梦的团队:队员李丝雨说,team-spirit(团队精神)在这里发光,每个人都是真心为团队付出,并肩作战的时候,每个人都成竹在胸,我答不上来的时候,肯定有人能够答上来。

    一路走来,队长王翔宇感慨颇深,“感谢这支团队,感谢他们在饱受质疑时能够坚持下来,感谢他们容忍了我的‘天马行空’和‘胡搅蛮缠’。”

    王翔宇告诉记者,他对未来的职场规划开始清晰,毕业后他会考虑创业,将这份商业计划书落地生根。“比赛带给团队的财富,无法一眼看尽,”说这话时,眼神不由地望向远方,“姑且化作养分,留待日后开花。”

审核:

校对:

编辑:陈洁 丁晓蕾

阅读次数:27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