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植保院“506070”计划对接学校人才强校战略

2012-04-23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我们的计划是面向全院选拔50后教授5人,每人资助20万,重点培育国家级科研成果;60、70后教授各5人,每人资助30万,前者重点培育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后者重点开展创新性科研工作,发表高水平论文。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计划储备科研后劲力量,培育科研大师,以此推动学院的长线发展……”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吴益东和记者谈及的是该院于2012年年初正式启动的“506070”计划。

     在2011年年底进行的全校各单位、各学院的年终总结大会上,吴益东汇报学院创新举措时提到的“506070”计划,让大家眼前一亮。植保学院旨在通过此举,为优秀人才在科研工作中实现腾飞助一臂之力,这也是学院全面落实学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
巧用杠杆 分类引导
      
    说到实行“506070”计划的初衷时,吴益东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充分运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杠杆作用,利用有限的经费对教师培养进行分类引导,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至于为什么根据年龄来区别对待,吴益东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赛跑一样,70后年轻力壮,同时也是创新能力最突出的时候,就像是起跑阶段,这时需要全力加速,埋头苦干,产出一些创新性成果;60后精力充沛,经验丰富,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就像途中跑一样,要维持速度,为后面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50后则进入了冲刺阶段,要好好总结完善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为申报国家级奖项做好准备……”
      为了充分实现分类引导的作用,学院费尽心思,对经费用途进行了细致而周密的规划。据介绍,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每年拨给学院的经费约为450万元,对经费用途作了严格规定。学院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下拨的经费进行了细分:70后老师的30万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实验器材、试剂等,60后老师的30万经费则主要用于团队建设,50后老师的20万经费主要可用于成果整合、会议以及专家咨询等,有效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监管。
五颗新星  脱颖而出
     
    经过个人申请和学院领导集体讨论,目前进入该计划的5位70后老师已经脱颖而出,经费也将逐步到位。他们分别是张正光、窦道龙、陶小荣、刘泽文、李飞5位教授。

      “可以说这五位老师的入选是实至名归,他们的学术水平已经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在学院内被戏称为‘五朵金花’。” 吴益东笑着说。

      张正光教授2002年于植保学院植物病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今,先后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多篇,有2篇影响因子达9.08,并于2011年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窦道龙和陶小荣教授是植保学院分别于2008和2010年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引进的高水平人才。李飞教授和刘泽文教授则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并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作为引进人才来校工作。这5人中有3人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在70后这个年龄层次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目前我们是走在国内同领域前列的。这是学院多年来立足本土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成果。”谈到学院里的青年才俊,吴益东颇为自豪。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老师在做科研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经费上的难题,而有了这笔经费的支持,老师们做起科研来则更加游刃有余。

      “30万对于我们70后的年轻老师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费,可以减轻一定的经费压力,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的自主创新性研究……现在的课题基本上都是任务式课题,你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既定课题规定的任务,而对于一些未知领域,虽然自己有愿望去进一步探索,却往往苦于经费等原因而无法深入。”刘泽文老师在填写计划申报书时填写的项目是《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互作蛋白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这个项目是刘泽文老师一直想深入做下去而未果的,他想借助这次学院的帮助实现自己的愿望,争取能有创新性的进展。

     “目前年轻教师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费和工作量的压力,在创新能力最为突出的时候却因为缺少经费、课时量较大等问题而很难深入开展自主创新性研究”,吴益东说,“学院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计划引导更多的年轻教师紧紧围绕研究方向开展更多创新性研究。”

      “除了年轻的70后,对于50后、60后的教授,我们是成熟一个支持一个。”据介绍,学院已从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经费中拿出50万,作为启动经费。

      世界一流  重在创新

      “我认为,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和学院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有世界一流的学术创新……当然,重视创新性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是相辅相成的,毫不冲突的。”吴益东说。

      由于植物保护学科的特点,学院的发展更加注重基础性研究的积累与创新。近些年,植保学院的基础研究成果斐然,以2011年为例,学院共发表SCI论文95篇,其中单篇影响因子在9以上的就达5篇之多。这些年,除了多篇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植保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等工作也一直走在全校前列:2011院级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优秀”,2011年度学生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度教学工作创新奖,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植保院用一系列优异成绩有力证明了学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方面的“全面发展”。
      “计划能划拨的经费数量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同样受惠于该计划的50后教授周明国目前正在积极总结自己课题组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准备材料,申报新一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吴益东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这个计划能在学院营造出崇尚学术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学院在基础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的创新性成果,打造世界一流的植物保护学院!”

审核:

校对:

编辑:陈洁

阅读次数:16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