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为农村医疗问题开“药方”

2011-12-30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在第12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我校选送的由人文学院姚兆余教授指导,陈然、王诗露、高晓璐完成的作品《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江苏省3市9村的调查》获全国三等奖、江苏省一等奖。其中,我校大学生对农村医疗状况的关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注政策导向 紧扣时代主题

    姚兆余告诉记者:“在科研过程中,选题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农大的学生,首先应该关注的就是农村,而社会学专业学生的研究重点更应该聚焦在现实问题。”在农村,农民看病难、就医难成为近年来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姚老师的指导下,陈然等同学将视线停留在农村医疗问题上。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提出了要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因此,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站的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实证研究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除了切合了时事热点,符合“江苏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标准”的政策要求,这个作品另一个成功之处就是用事实说话,以社会学的分析视角,用数据说明问题,科学分析,使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和操作性。

    团结是团队最大的力量源泉

    一个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组员的汗水与努力。这个来自社会71班的团队有着极强的凝聚力,虽然成员相对较少,但大家都积极负责。当谈到最终从众多学术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原因,队员们都不禁相视而笑,他们说这是团队团结与实践的结果。

    酷暑炎炎,成员们在江苏农村各处奔走,他们发现,相比发展较为迅速的苏南地区,苏中苏北地区的农村社区医疗无论是基础设施、人员配备还是资金来源都存在很多问题,和同学们的想象相去甚远。面对这一现状,同学们通过科学的分工合作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捷径。王诗露调查当地就医农民,高晓璐搜集大量当地卫生机构的文献资料,陈然则对卫生所负责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访谈。通过调查发现,大多地方政府对卫生服务站的发展基本采取放任自由的方式,所谓的集体所有私人承包的卫生室往往是一个个小型的企业或者说是个体作坊,这种私营运作存在很多风险,包括对医疗服务、医疗技术的监管上,以及药品供应等方面。

    经过两周的预调查、讨论、修改,再调查、再修改,他们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革新农村社区卫生医疗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建议。建议通过政府出资购买私人性质的村卫生服务站,建立公办村级卫生服务站,重新构建村级卫生服务网络,把农村卫生医疗真正纳入国家医疗体制内。虽然这项措施还需进一步的调研与考察,但此举为今后农村医疗方面研究的提供了可贵的参考。

    经历风雨才见彩虹

    虽然不是第一次做实地调研,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这次在农村开展的调研还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诗露说,有一次在泰州农村调研碰到瓢泼大雨,早上出发时天气很好,所以没有准备雨伞,结果突然而至的大雨一下子就把两个女生淋了个透,由于要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问卷,她们只能穿着湿衣服在农村跑了一天。虽然是夏天,两个骑着自行车的女生还是冻得瑟瑟发抖,加上田埂小路,在雨季更加泥泞,王诗露万分小心,还是摔了好几个跟头,到了目的地,两个人都差点认不出对方。

    除了环境的恶劣,大学生与当地村民的语言沟通也存在障碍。原计划一个小时的问卷很可能因为语言难以理解而要做一上午;而一度最让他们沮丧的是调查对象根本难以确定,因为农民居住分散,有些居住地极其偏远,完成调查任务困难冲冲。可是,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初调研的艰辛给予队员的是大量第一手的数据,为调查成果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路走来,虽然充满坎坷,但是大家心中更多的是感激与感恩,他们告诉记者,自己碰到的困难和挫折其实不值一提,落后地区农村更值得大家去关注……

审核:

校对:

编辑:陈洁

阅读次数:2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