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强化优势和特色 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2011-05-18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编者按: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 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要重点实施学科建设的”攀登””拓展””培养””提升”四大计划,加快构筑学科高峰,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如何促使这些重点建设目标早日实现?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研究生院副院长罗英姿。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校学科建设工作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绩?
 
    罗英姿:“十一五”期间,我校学科建设取得了多项喜人的成绩。首先,三级重点学科体系不断充实和完善。“十一五”期间,通过“211工程”三期建设、国家省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的整体实力。在第三轮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和新增工作中,我校作物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利用、兽医学4个学科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蔬菜学、农业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3个学科被遴选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达到13个;同时,食品科学被遴选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遴选中,我校有5个一级学科被评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4个学科被评为二级学科重点学科,省重点学科数较“十五”翻了一番,在江苏省部属高校中列第3位。我校拥有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23位、居全国农林高校第2位。
    第二,学科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增强。第二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我校整体排名全国前5位的学科共有9个,排名前5的学科数量在江苏省居第2位,其中农林经济管理排名榜首。另外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我校的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和环境生态学三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第三,多科性学科布局基本完成。“十一五”期间,我校新增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使我校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达到1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达到30个,实现了经济学门类博士学位授权的突破,形成了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构筑起了符合我校特色并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多科性学科专业布局。
    第四,符合我校学科特点的专业学位授权体系基本建立。“十一五”期间,我校先后新增了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等6种专业学位类别,使我校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达到12种,为学校适应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初见成效。在“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遴选中,我校的农村发展、生物信息学、植物检疫与生物安全、农业信息学4个交叉学科入选。
 
    记者:上述成就的取得令人倍觉欢欣鼓舞。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您认为,学科建设在我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罗英姿:我们理解,学科建设在我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和探索性的作用。
    学科建设发挥基础性作用,就是将学科建设作为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核心工作,形成一批国际知名的高峰学科,为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科建设的引领性作用,表现在以优势学科建设带动和引领学校向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迈进,以“211工程”建设带动和引领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以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和引领“教学型学院”向“教学研究型学院”转型;而学科建设发挥探索性作用,则是指通过对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探索,来推进科学研究上的创新,通过对重点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探索,来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通过对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学科发展新机制的探索,来推进服务社会方式上的创新,通过对学科组织结构改革的探索,来推进管理体制上的创新。
  
    记者: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了把“重点突破,带动整体”作为学校发展战略,在学科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强化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哪些为突破口,具体落实这一战略?
 
    罗英姿:经过“十一五”的建设,我校“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重点学科体系逐步得到巩固,并且在农学、管理学等门类基本形成了学科群体优势,但是对照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要求,我校在优势学科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学科高峰不够突出,杰出人才数量相对偏少,重大的学术成果还不够多,服务社会能力不够强等;另外,部分学科发展相对滞后,科研氛围不够浓厚,缺乏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此,学校制定了《南京农业大学“重点突破”学科战略行动纲要》和《南京农业大学“带动整体”发展计划》。
    在学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高峰学科攀登计划、高原学科拓展计划、交叉学科培育计划、非农学科提升计划”,这四大计划,实际上就是我们落实学校“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应该说这四个计划不是割裂的,它们构成了一个紧密衔接的学科建设系统。高峰学科攀登计划指出了我们“重点突破”的方向,有些学科要在整体水平上达到一流,有些学科要在部分研究方向上处于领先地位。而高原学科拓展计划则是要巩固和扩大重点学科群体优势,夯实我们培育高峰学科的基础。交叉学科培育计划则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强强联合,产出更大的原创性成果,推进高峰学科和高原学科的建设,另一方面是以优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促进优势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带动非农学科的发展, 提升我校非农学科的建设水平,从而实现“带动整体”的目标。
    围绕四个学科建设计划,“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做好“211工程”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等现有的重大学科建设工程,积极申报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强国家要省要校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交叉学科的建设等工作。
 
    记者:前段时间,我校作物学等7个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会为我校学科建设带来怎样的影响?
 
    罗英姿:此次评选中,我校共有7个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自2010至2013年共将获得1.1亿元的专项建设资金,这是我校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大资助金额的学科建设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以建设高峰学科、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四项重点任务,以实现优势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优势学科贡献度显著增强、高校改革步伐显著加快为三大目标,因此,这项工程契合了我校“重点突破”的学科发展战略,将是我们落实“十二五”规划中的“高峰学科攀登计划”重要抓手之一。我们将以构建学科高峰为主线,按照突出重点、扶优做强的思路,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优势学科建设,力争尽早取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创新管理机制,增强学科建设成效”是十二五规划学科建设的主要举措之一, 学校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完善管理机制的建设?
 
    罗英姿:我校学科管理上的制度建设,一直围绕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统一这样一个中心目标,早在1994年,学校就开始试行了“学科点点长负责制”,明确了点长在学科规划、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和建设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职责,取得了初步成效。经过不断完善,2001年,学校实行了“民主管理下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和学科建设院长负责制”的学科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学院、学科各自的职、权、利。通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实践,我们这样的制度设计对提高我校的学科建设成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着今后各类重点学科建设更多是以工程项目等形式展开,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配合学科、学院来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交叉学科的培育和建设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突破传统学科的壁垒,形成学科之间主动交叉融合的局面。目前,我们的学科交叉主要还是个体性、自发性的,交叉学科的建设涉及学校科技处、人事处、实验室与基地管理处、研究生院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作为学科管理部门来说,我们考虑建立能够让各学科沟通交流的机制,有组织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一级学科的建设与管理是我们始终在探索的课题,随着国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的改革及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新目录(2011年)的颁布,我们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来理顺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建设关系,今后,我们学科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将逐步向一级学科提升,而二级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主要作为人才培养的依据。
 
    记者: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自行审核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前段时间,我校作为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研究生院高校,自行增列了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对于学科设置这一自主权的掌握交还给大学,将会给我校的学科建设发展带来怎样的新局面呢?
 
    罗英姿:近年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学位授权审核办法进行了改革,逐步扩大学位授权单位的自主权,2005年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教育部批准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开展自行审核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硕士点,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行审核其已有二级学科博士点所在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2010年,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可以自行审核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我们认为,学位授权审核自主权的增加,对南农大这样一所行业特色明显的高校来说,挑战大于机遇,我校的学位点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规模扩张,今后主要的任务是内涵建设和提升质量。比如,在博士生招生规模基本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我们增设一级学科博士点,势必会加剧博士生招生名额紧张的局面,是否会分流生源,影响到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新增设的一级学科硕士点如何建设?如何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都是我们作为管理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我校今后的学位点设置上,还需坚持几个原则:新增学位点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发展方向,新增学位点是否能够对我校传统优势学科进一步发展形成必要的补充,新增学位点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培养出合格的高层次人才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希望更多地发挥我校学位委员会在学位点授权审核中的把关作用。

审核:

校对:

编辑:黄文昕

阅读次数:1622

(0)